紹宋

第二十一章 羊頭(3/5)

    趙鼎繼續搖頭不止:“想孟鉞那廝無能了半輩子,素來隻是附庸風雅,卻居然寫出了一本返璞歸真的筆記來,為父與他是多年的開封府同僚,如今難得被求得身前,總不好絕了他的路,這本《東京夢華錄》還是要替他獻上去的,隻是感慨官家的節儉罷了。”

    “孟世叔是宰相族人,當日在開封府中可比爹爹闊綽的多了,蔡河來得,樊樓也去得,若非靖康之變,怕是要一輩子醉死在這夢裏的。”趙汾也算是看出來了,今日父親是難得被那本《東京夢華錄》給觸動了心思,再加上他實在是不喜歡吃羊頭,所以倒樂意在這裏陪親父多聊幾句。“但也正是如此,忽遭逢靖康之變,並隨宗族逃亡揚州,所謂逢離亂之世、經兵禍之害,一時避地東南,然後思慕起汴京繁華,情至深處,方才能返璞歸真,寫出這本書來。”

    “你能出這番話,可見也是長大了,依我,倒也不必急於科考,先鑽研幾年原學就行,期間也正好為你尋一門親事。”趙鼎聞言難得撚須釋然。“正方便替為父打理家中事務。”

    “都是前幾年耽誤的……”正在看顧幾個兒女的趙夫人忽然插嘴。

    “起官家節儉……”趙汾見到自家母親插嘴,便趕緊對自家父親再笑。“之前一陣子鬧追奪濫恩濫蔭的時候,流言四起,太學中也有許多個荒唐言語,是官家其實在明道宮便被妖人奪了心智,否則隻是昔日康王府中生活,也不至於如此節儉!”

    “閉嘴!”這不是什麽特別嚴肅的流言,而且流傳極廣,所以等兒子一氣完,趙鼎方才不慌不忙以作嗬斥。“官家墜井失憶的事情,別人不知道你不知道?何必傳此荒謬不堪之論?況且,官家節儉絕非那麽簡單,你想一想便知道,昔日宮中光一年肉食便要一萬隻羊,那其中耗費到底有多少?而官家省下這些,甚至自掘魚塘、喂養雞鴨,以自供肉食,又使潘貴妃親自率宮女養蠶,雖是裝模作樣,但也足以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了!”

    “官家確實簡樸。”趙汾趕緊稍作肅容以為應對,但馬上,他就又低聲繼續相對。“聽後來,官家還是將舊日事情慢慢記起來了?”

    “大約是吧。”趙鼎也歎了口氣。“所以為父才有之前疑惑……為何官家不曾入夢?”

    “為何呢?”

    “或許是另有他夢吧?”趙鼎微微搖頭。“之前官家曾當眾過自己心跡……欲效魏武吞遼東而後揮鞭東海;欲全九州而立碑刻錄功臣;欲使下康而焚表於明道宮。”

    “民亦勞止,汔可康……三件事其實隻是一件。”趙汾隨口應聲。“隻是要臥薪嚐膽,然後滅金一統而已。”

    “不錯,官家正是此意。”稍微恢複了心態的趙鼎一麵做答,一麵終於撈起羊肉羹去蘸醬料,但不知為何,原本極為期待的美食隻是吃了兩口,便無興致,於是再度放下筷子,隻是望著周圍盛景以作感慨。“其實,當日後唐明宗不過數年不動兵戈,便可稱康,《晉書》也有雲,‘山陵既固,中夏康’……若是不求北伐,與金人議和,隻此河南大半壁江山,以如今官家之簡樸,另有眾正盈朝之態,冗官冗軍又除,稍作運營,數年內也足可稱康之世了。”

    “恕兒子直言不諱,官家不許的,二十萬禦營軍也不許的,便是兩河流民也不許的。”這次反而輪到趙汾搖頭了。“爹爹,我雖名一個汾字,卻自幼長在汴京,所以倒也罷了,你卻是在河東老家長大,難道心中不記掛?為何反而有此言語?”

    “為父當然記掛。”趙鼎愈發黯然。“但正是因為為父是河東人,才好這般……為父之前在淮南許久,早就察覺南方人心,隻把北麵用兵當做負擔……而且,南方百姓確實辛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