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壞脾氣-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

正文 警惕“兒戲戰爭觀”的重現(2/2)

    將原本殘酷、血腥的戰爭變成好玩的兒童遊戲,不僅曲解了戰爭,而且潛移默化地教會了孩子血腥的習性。雖然文革已經過去了,那一代認真操練過戰爭遊戲的人們,也許已經意識到戰爭並不怎麽好玩。開放以後的大人孩子也看過了《野戰排》《最漫長的一天》《這裏的黎明靜悄悄》這樣真實地反映戰爭殘酷的片子,但是,長期隱藏在人們心裏的嗜血因子其實並沒有真的消除。我們看到網上和生活中,一談到跟某些大國的關係,動輒冒出來“打”、“殺”、“剁”、“滅掉”這樣的豪言壯語。台灣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化人龍應台(注意:人家是女性),僅僅因為寫了一篇讓某些人感到不快的文章,就招來若幹網友要殺她全家的威脅。看到這些東西,真不知道我們是否滑進了時間隧道,掉到了獵人頭的野蠻時代。

    電視劇《小兵張嘎》在暑假熱播,想必是在打正在放假的孩子們的主意,以提高收視率。我相信,肯定有孩子像當年的我一樣,喜歡這種戰爭遊戲,進而喜歡戰爭。但是我還是認為,讓孩子討厭戰爭、遠離戰爭可能更好。當戰爭真的來臨的時候,孩子們更可能地是做了真正的炮灰(被炮彈炸成了灰),而拿起武器卷入戰爭的孩子,如果不是不得已的話,一般都是無法言說的悲劇。當我們看到在電視鏡頭中,那些拿著武器相互開火如同遊戲一樣的非洲孩子時,難道有誰會讚美他們的英雄主義?

    當年,我正沉迷於渴望戰爭的幻想的時候,有位老人告訴我一句話:寧為太平犬,不為戰亂人。我花了幾十年的功夫,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不僅因為我天性愚鈍,實在是當年的電影《小兵張嘎》太迷人了(當年的小嘎子,演技絕對比現在的高一大截)。正因為這樣,《小兵張嘎》還是歇歇吧,無論它是電影還是電視劇。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