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壞脾氣-晚近中國的另類觀察

正文 私塾消失背後的黑洞(1/3)

    自從2002年我在《書城》上介紹了湖南平江的私塾之後,引起了各方的關注,大小媒體蜂擁而至,據說相關的討論會也開了幾次。出於中國傳媒可以理解的習性,所有的相關報道都好像是身處第一現場的獨家報道,所有的議論都出於自己的獨家發現。在這個小小的熱鬧中,大家對平江私塾的論說,自然是七嘴八舌,說什麽的都有。視私塾為“落後的教育形式”的言論固然令我不喜,對私塾一味地頌揚同樣也使人胃口不爽。令我想不到的是,2003年年底,我在香港訪學的時候,一位到平江做節目的中央台記者電話告訴我,平江最後一個私塾隨著歲末一塊兒關門了。回來後,在電視上看到了這位記者做的短片,向世人宣告:中國從孔夫子開始的、延續了幾千年的私塾教育,終於落幕了。

    其實,平江最後一所私塾的關門,並不是中國私塾教育的終結。這個終結原本要早得多,大體是在清末新政廢科舉興學堂時裝入棺材;1922年白話文被定為官方教材之後,釘上棺蓋;及到新中國成立後,基本上已經入土為安了。我和妻子在平江發現的東西,嚴格來說,隻能算是私塾教育在特殊環境下的殘存的活化石。它的存在,從某種意義上說,隻有生物體上的意義,作為一種社會存在,已經等於消亡了。平江私塾的最後消失,雖然比我的預期要早了一些,但也在情理之中。在洶湧到來的現代化浪潮中,跟全國其他地方一樣,平江的山鄉也是正在消亡中的農村。在我調查的當時,就已經感覺到,平江農村使私塾賴以殘存的文化環境正在逐步被破壞,成年人長年到廣東打工的越來越多,當年的一位受訪者在贈給我幾首詩之後,就來信要求我替他在北京找工作。與此同時,人們的禮俗需要也在向時尚“進化”。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即使沒有官方不合作甚至壓製的態度,私塾也不可能長久地生存下去。

    盡管如此,平江私塾的發現,對於中國的學界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平江私塾的存在,事實上揭示了西方所謂的大渠道教育(學校教育)跟農村日常生活以及民俗環境的關係。在傳統的中國農村社會,雖然理論上有官學和私學之分,但真正起教育作用的隻有私學。官學設在城裏不說,而且基本上沒有什麽教學活動,官學對於農村社會的意義隻是通過其學生(生員)體現的。對於農民來說,進了官學就等於跨進了科舉的門檻,官學實際上等於是古代社會選官製度的一部分。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學校教育,是由各種名目的私學實現的,其中,私塾是最常見和普通的部分。在接觸平江私塾之前,我一直認為,由於戲曲說唱等小渠道教育,農民喜聞樂見,有寓教於娛的作用,所以理應是農村社會教育的主角;農民的意識構成,主要來源於這些說說唱唱的東西;所以,對於農村而言,小渠道教育的價值理應更重要。因此,在我論述傳統農村教育的時候,給了小渠道更多的筆墨,對於鄉村的學校,隻是一帶而過。然而,平江的私塾糾正了我的偏頗。

    中國的農村,事實上是個禮俗的社會,以養生和送死為核心的人生禮儀活動,實際上構成了農村日常生活的骨架。對於局外人來說,婚喪嫁娶、拜壽上墳、年節祭祀,無非是些繁複的儀式和吃喝熱鬧。但處在傳統農村環境中的人,如果離開了這種儀式,日常生活就沒有了靈魂,甚至可以說生活就沒有了意義。一方麵,傳統社會的農民離不開禮儀活動,可另一方麵,在那個時代,這些禮儀活動程序之繁複,講究之複雜,又是普通農民所無法掌握的。所以,私塾教育除了文字和道德知識的傳授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傳授禮儀,即平江人所謂的“學應酬”。學生不僅要跟老師學習各種禮儀活動的儀式程序,還要跟隨老師摻和婚喪嫁娶,現場實習主持儀式(主禮)。所以,傳統的禮儀從內容到形式的傳承,事實上是通過私塾來實現的。在所有具有傳授禮儀職能的私塾中,少數能夠完成學業的人,無論能否進入官學,踏上科舉的階梯,都成為事實上的鄉村之“儒”(儒的本義就是主禮者)。能夠熟悉和主持禮儀,不惟受人尊重,而且能多得一份收入(當然,有功名的人更具有主持禮儀的資格,隻是身份太高的人,比如舉人老爺,不大可能受如此的辛苦,一般隻是象征性地過過手,比如“點主”,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真正的主持者還是那些沒有身份的“儒”和窮秀才)。而多數隻識了幾個字就半途而廢的農民,也因多少了解一點禮儀知識,而成為禮儀活動中很能配合的一群。據統計,在傳統時代,農村中男性成員,上過私塾的人比率是相當高的,可以達到50%左右(參見E.S.羅斯基的研究和李景漢的定縣調查)。有這樣大的一群人很懂行地配合,任何複雜的禮儀活動都可以順利地展開。我在許多地方收羅舊書時,都收集到了一些線裝和手抄的“禮儀書”和“稱謂錄”之類的東西。禮儀書上把婚喪嫁娶各種禮儀形式的程序、步驟都講得十分清楚,關於喪禮,不僅有儀式程序,還有各種挽聯的寫法;甚至我還見到過一本手抄的《寫包本子》,是專門介紹如何寫上墳的“紅包”(紙錢袋)的,針對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寫法。這些東西,據說已經傳了幾輩、十幾輩子(從其破舊的程度也可以看出)。看來,農民很早就把禮儀從儒家典籍的《三禮》中簡化出來,變為切實可行的教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