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

正文 第14章 戌時:心包經旺【戌時,心包經當令】(3/4)

    4.按摩心包經的最佳時間是19∶40—20∶20(戌時之“中點”)。因為晚上20∶00正好是心包經氣血的峰值,而其前後的20分鍾相對而言是氣血最旺、最平穩的時候,所以這時候按摩效果是最好的,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敲揉方法

    1.選取一個安靜的位置,坐在椅子上。身心放鬆,呼吸均勻。閉上雙眼,集中注意力於心包之募穴——膻中穴10分鍾。

    2.伸開雙臂稍微活動一下,開始揉心包經。

    左手揉右胳膊上的經絡,右手揉左胳膊上的經絡,從乳頭旁邊的天池穴開始,經肩膀內側到胳膊內側,循著心包經的行走路線,一點一點按揉下去,直到手腕部,最後到達手掌心的勞宮穴。

    按揉的速度不要過快,力度要稍大一點,能隨著經絡傳遞到心髒裏麵去,每側每次按揉10分鍾。

    3.如果按到某一個地方有酸、痛、麻木等異常的感覺,就需要在這個地方多按揉一會兒,並且每天如此,一直揉到恢複正常感覺為止。

    功效:心包經暢通,心髒的功能就會好,不會輕易出現神誌和心血管方麵的疾病,如憂鬱煩躁、失眠健忘、心髒病、冠心病、腦血栓等。

    民間敲打法

    在民間還有一種敲打心包經的鍛煉方法,對解鬱、解壓非常有效。首先要用手指掐住自己的腋下,腋下裏邊有一根大筋,然後就可以撥動它。當撥到這根大筋的時候,小指和無名指就會發麻。這根大筋底下有一個重要的穴位,叫天泉穴。用手掐住它,並且感到手指發麻,就證明撥對位置了。如果每天晚上臨睡前撥十來遍,就可以排除心包積液,對身體非常有好處。

    【按摩心包經上的重要穴位】

    膻中穴可以調氣

    定位:在胸前的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取定穴位時,患者可采用正坐或仰臥的姿勢。

    治療作用:膻中穴是心包絡的募穴,心包經經氣聚集交會處。膻中穴周圍之下是心髒、肺,兩側是乳房。凡一切氣機不調所致的病症,如胸悶、乳房脹疼、惡心、胃脹、咳喘、情緒壓抑等,皆可取而治之。

    按摩方法:點揉。用食指指腹順時針點揉一分鍾,兩手交替進行。

    內關穴與冠心病

    定位:在前臂掌側,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二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治療作用:能調整心髒功能,對胸痛、胃痛、嘔吐、失眠、偏頭痛、牙痛等各種疼痛都有一定療效。

    按摩方法:拇指按壓。具體方法是,用一隻手的拇指指腹緊按另一前臂內側的內關穴位,先向下按,再做向心性按壓,兩手交替進行。對心跳過速者,手法由輕漸重,同時可配合震顫及輕揉;對心跳過緩者,用強刺激手法。其他情況,可以按住穴位,左右旋轉各10次,然後緊壓一分鍾就可以了。

    大陵穴與精神疾患

    定位: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在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治療作用:治療精神疾病的療效顯著。精神疾病病位多在於心,心包代心受邪,大陵是心包經原穴。原穴,顧名思義是根本之氣——元氣出入的門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