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

正文 第2章 醜時:肝經旺(1)(3/3)

    女子以肝為先天是以肝藏血為理論基礎的。

    肝是藏血的容器,還有調節血液容量的作用。

    血是身體最寶貴的物質之一,血液量太少、濃度太稠、溫度太低、溫度太高都不行。對於女性來說,血是根本,因為女人的經、孕、產、乳均與血液密切相關。月經是血液充盈到一定程度,血液滿了溢出,稱為月經排出。懷孕以後,胎兒從小到大的生長,靠的就是血液的不斷供應,從而得到能量。

    分娩的過程也是大量損耗血液的過程,如果血液不足,產婦還可能出現血暈,甚至出現意外。分娩生產以後,乳汁也是血液化生的,血液不足,乳汁就不足,寶寶就不能喝到媽媽甘甜的乳汁。所以血液對於女性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綜合來說,肝藏血豐富、充足是女性生理特點依賴的基礎,女性一生以血為重。

    養肝血遠離婦科病

    女子以肝為先天,其實也反映了女性的病理特點。同時也警醒女性:肝對婦科病的影響最為突出,這是因為女性特殊的病理特點容易導致肝生理功能失常。

    女子天性肝氣易鬱結不舒暢:一般來說,女性常有慈悲、愛戀、喜歡、憎恨、嫉妒、憂愁、多慮等情誌,容易執著不放,情不自禁,難以自我控製,從而導致肝氣鬱滯。

    所以肝鬱氣滯是婦科病最重要的特點與病理機製,在婦科病中占很大的比重。常見的臨床表現是:在上部可見梅核氣,即咽喉中好像有個梅子的核卡著,吐不出去,也咽不下去;在中部可見兩側脅肋脹悶,善太息,乳房脹痛;在下部可見小腹兩側拘急脹痛、痛經、閉經、不孕等。臨床常用方劑如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小柴胡湯、逍遙散等,均是以疏理肝氣為主的經典名方。

    女子生理特點易致肝鬱:作為生理規律,月經是以每月為藏瀉周期,懷孕分娩是以10個月為藏瀉周期。這個規律說明女性在經期及經期前後、孕產期、更年期都是氣血急聚、波動起伏的不穩定時期,再加上內外各種因素影響,經常會幹擾這種動態平衡,擾亂女性生理調節機能,導致體內氣血陰陽異常,引起血虛、血滯、血瘀,進而由血影響到氣,導致肝氣鬱滯,情緒也會隨之多愁善感。

    從臨床來看,即使沒有情緒上的異常變化,在經期、經期前後或絕經前後,也可能會出現一係列的肝氣鬱結表現,平時身體虛弱、陰血不足、精神不振的女性更為多見。養肝血可解這類人的肝鬱。

    婦科病還會影響到其他髒腑:由於女性得病容易肝氣鬱滯,使身體處於失調狀態,一旦持久加重,容易發生氣鬱化火、傷陰耗血、生痰夾瘀的變化,累及腎髒、脾髒、心髒、肺髒及衝脈、任脈、帶脈,變生多種疾病。臨床常見的肝腎虛損、肝鬱脾虛、心肝血虛、心肝火熾、肝火犯肺、肝鬱肺虛等病症,都不同程度上伴隨有衝任失調、衝任虧損、衝任瘀阻而引起的婦科疾病。

    所以有人說肝為五髒六腑之賊(指肝與五髒六腑的關係密切),女性尤其是這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