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

正文 第2章 醜時:肝經旺(1)(2/3)

    睡覺讓肝更好地工作

    睡眠質量不好,就會造成肝火上升。按照中醫養生的觀點,每晚最好在子時前入睡,這時肝膽都可以得到很好的休養。人動血行於諸經,“人臥血歸於肝”,也就是說,隻有當人體靜臥時,氣血才能歸於肝髒。如果醜時不入睡,肝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氣血就會繼續不停地“運行於諸經”,無法歸肝養肝。這樣肝髒的血液得不到代謝,存儲能量的“倉庫”空了,體力也就無法恢複,這時人們總會感到累。新鮮的血液無法生成,原來進入血液中的毒素也就無法順利排出。如果毒素長期積聚在人體內,就會產生疾病。

    【醜時養好肝血,預防春困】

    《素問·六節髒象論》講,“肝者,罷極之本”,春困與肝髒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要想預防春困,就得養好肝。肝五行屬木,與春天欣欣向榮的氣象正好相合,此時養肝,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何會“春困”

    “春困”是因為經過一個漫長的冬季,人們在抵禦嚴寒的過程中消耗了體內大量的陽氣。陽氣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待到初春時,陽氣剛剛生發,氣血偏於外行。“冬藏”

    消耗大量陽氣,若此刻熬夜或大腦思慮過多,肝失疏泄,陽氣生發再受到限製,身體就極易疲勞、倦怠。

    另外,按照中醫學“天人相應”的理論,自然界的四季與人體也是一一對應的。春季適逢肝經當令,因此肝氣在春季最為旺盛。但肝氣過於旺盛,加上春季多雨、天氣潮濕,濕氣容易困在脾胃,就會造成整個脾胃的運作失常,以致中氣不足,人體就會出現疲勞、乏力、頭昏腦漲等不適症狀。

    養肝防春困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誌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古人指出,早睡早起,經常散步,披散頭發,穿寬鬆的衣褲,勿動殺念,一切順應自然。

    早晨起床之後伸伸懶腰,養肝的效果非常好。因為經過一夜睡眠後,人體鬆軟懈怠,此時氣血流得很慢,所以清晨醒來後總會感覺渾身鬆軟無力。通過伸懶腰可以起到行氣活血、通暢經絡的作用。通過這個動作,不僅可使頭腦更加清醒,同時肝髒功能也受到了激發,從而起到很好的養肝效果。

    【肝是女子的先天】

    女子以肝為先天,這源於女性生理上的特點。女性的身體結構中有獨特的胞宮(子宮)、卵巢等生殖器官;在生理功能上每月有月經,成年後要懷孕、生產,產後要哺乳1—2年,這些特點決定了男女有著不同的生理基礎。

    肝藏血是基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