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心路八十年

導言(4)(2/2)

    最後,作為全書的開篇,我要特地做一點聲明,即本書所談論的農民意識的進步,其參照係是傳統社會。這些所謂的“進步”,在今天看來當然是可笑的。而且盡管在現代社會裏農民意識仍是落後的代名詞,並且多半是將之作為一種傳統的代碼來使用的,但這種習慣用法顯然是不科學的。誠然,“古已有之”的東西還會在我們的生活中反複出現,幾千年形成的集體無意識,斷不會由於近代文明的百年洗禮就消失幹淨。今天從事各種各樣“現代職業”的人,偶爾冒出點“農民根苗”也並不奇怪,細思起來,這些與農民意識的傳統形態和近代變體都有幹係。但是我們還應該客觀地承認,所謂農民意識的落後,在很大程度上是橫向比較而言的。而把農民意識固定化、專有化,隻是一種世俗習慣,並非學術用語,是本書所不取的。

    注釋:

    [1]見A.Toynbee,The

    World

    and

    West.Moridiom

    Books;The

    world

    publishing

    co

    1964.P.278~279.

    [2]《人的專史》,《中國曆史研究法》,補編第三卷甲。

    [3]Joels.Sligdal.Peasants,Politics,and

    Revolution;Pressures

    toward

    political

    and

    socialchange

    in

    the

    Third

    world.London,princeton

    Univ.pr.

    1974.P.15.

    [4]《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二三○,《兗州府風俗考》。

    [5]《文稿與資料》,1988年1、2合期。

    [6]見楊懋春:《近代中國農村社會之演變》,44~46頁,巨流圖書公司(台北)1980年版。

    [7]見沙蓮香編:《中國民族性》(一),6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8]見黃宗智:《長江三角洲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導言、第一編第六、七章,中華書局1992年版。

    [9]呤唎:《太平天國革命親曆記》(上),137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0]Robert

    Redfield:Peasant

    Society

    and

    Culture;An

    Anthropological

    Approach

    to

    livilization.Chicago,Vniv

    of

    Chicago

    press.1956.P.70、71.

    [11]見嚴中平等編:《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輯》,72、328頁。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