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製度史導論(第二版)

第六節 軍隊私人化的走向(1/2)

    �}p.1.士家製——私兵部曲的製度化

    東漢年間,地方豪強勢力日益強大。每個豪強都有許多蔭客佃戶,平時則為他們種田,有事則變成武裝和半武裝的組織。黃巾起義以後,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豪強武裝浮出水麵,大一點的豪強無不擁有屬於自己的私兵部曲。多年混戰之後,大魚吃小魚,形成幾個大軍閥(等於是武裝大豪強)並立的局麵。但彼此間的競爭更加劇烈,尤其反映在兵員的爭奪上。由於久經戰亂,人口銳減,可以作炮灰的人越來越少,但軍事力量的強弱,又主要體現在兵員的多寡上。兵少,自然力量就弱。在各個軍閥集團內部,各個等級的將領,事實上依然是自己直係部下的宗主,有屬於自己的兵部曲。彼此間誰的兵多,誰在集團內部的發言權就大。在各大集團之間,對兵員的爭奪就更加劇烈,因為這直接關係到彼此的生死存亡。在這種情況下,曹操集團,首先推出了士家製。

    士家製主要是為了防止士兵叛逃。士就是指士兵,家是指士兵的家屬。其製度要點為:(1)士兵家屬隨營居住,軍事化管理,士兵出征,家屬成為人質,如果士兵逃亡,則家屬沒為官奴。(2)士兵之家為特殊的兵戶,與一般的編戶百姓不同,不歸州縣管轄,隻歸所屬的營署管理。(3)凡兵戶之家,男性成員子孫相承,世代為兵,到了16歲就被征發為兵。戰事多的時候,可能一家幾個男丁均被征發。戰事少的時候,也要維持兄終弟及和父死子繼的慣例。(4)兵戶一般不承擔賦稅徭役,主要以擔負兵役為主。(5)兵戶身份低賤,凡兵戶子弟,不得讀書做官,不準轉業,不許與非兵戶通婚。(6)凡士兵的妻子,當士兵戰死之後,由官府重新配婚,以求生出更多的士兵,隻有當士兵因戰功升為一定級別的軍官後,才可免除這種妻子另配的屈辱。

    在戰亂的情形下,士家製的確起到了防止士兵叛逃的作用,對於穩定兵源,有相當的效果。而且,在一個門閥社會裏,社會身份的變化不大,一般老百姓要想通過自身努力,改變命運,躋身上流社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般農民也難免受豪強門閥的束縛和奴役,變成事實上的農奴,而身為士兵,雖然身體受到約束,但畢竟可以免除賦役,所以,世係的兵戶製度,在當時副作用並沒有那麽明顯地顯示出來。但是,士家製畢竟從製度上將私兵部曲合法化了,有了士家製,那些出身豪強的將領們,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將士兵變成他們的私產,這也促進了全社會身份固定化的傾向,一方麵是等級森嚴的貴族門閥,一方麵是身份固定的農民和士兵。彼此不僅無法流動,也難以相互改變身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