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製度史導論(第二版)

第四節 封建製的盛世——西周(3/4)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四、官製

    周朝雖然采用分層的間接統治,但依然存在大量的不屬於貴族管轄的平民,而且從王畿到諸侯、大夫領地,都有許多公共事務需要處理,所以,必須設置一定規模的官吏從事管理事務。一般說來,周朝的官吏都是貴族化的,所謂世卿世祿,都必須有貴族身份,而且是什麽等級的貴族擔任什麽等級的官吏,天子之官由諸侯擔任,諸侯之官由大夫擔任,大夫之官由士(即所謂的家臣)承擔,隻有承辦具體事務的文吏,才可以由平民出任。

    周朝的官員分為兩類,一類是輔弼重臣,為號稱“三公”的太師、太傅、太保,比如薑尚曾為太師,周公曾為太傅,召公曾為太保。嚴格來講,三公不應該算是官吏,他們是輔佐周王的重臣,雖然他們在宗法倫序上要低於天子,但卻因擔任的職位而得到天子的特別禮遇,得到類似於師長的地位。另一類官吏屬於政務和事務管理體係,主要是太史寮和卿事寮係統,前者負責宗教與禮儀事務,官職有太史、史、太祝、司卜。後者負責各種政治和行政事務(包括軍事),官職有司徒,又稱司土,主要負責管理王畿土地和農業生產,有時也參與軍隊的管理。司空又稱司工,主要負責王室的工程事務,如道路、橋梁和宮室建設等,有時也承擔一些刑罰事務。司馬,似為最高軍事官員,負責軍隊的管理和軍事的謀劃。以上為三有司,是卿事寮的主體。在《周禮》中,三有司則被演繹為六官:塚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更加具有象征意義。三有司之外,卿事寮還有管刑罰、民事以及宮禁的官吏,還有直接率領軍隊的將領師與虎臣等。另外,諸侯在其封國內也設置官員,其主要官員為卿。上國三卿,由諸侯選擇,天子任命;次國三卿,二由天子任命,一由諸侯自專。事實上,諸侯的卿基本上都是諸侯報請天子批準的,按例沒有諸侯選擇而天子不批的,諸侯的卿都是諸侯最親近的親族成員。大夫階層嚴格地說也有官吏,他們是大夫的家臣,負責管理大夫直接轄地的事務。應該說明的是,這一時期的官僚基本上還不算是處理國家公共事務的人員,隻是負責各級宗主家事的助手。天子的官屬是天子的家臣,諸侯的卿是諸侯的家臣,本質上跟大夫的家臣具有相同的性質,隻是官僚的雛形,還遠沒有科層化,彼此的分工還非常含混,官員大多一身二任,既是封地的首領,又是政府官員,而且不領俸祿,隻有賞賜,所以,他們不是王朝政府的雇員。

    五、意識形態、禮儀與教育

    在周朝,天的地位比之商朝進一步提高,對抽象的“天”的尊崇,構成了西周意識形態的基本命題。天與天命還被用來對王朝的統治做合法性說明,周之所以取商而代之,是因為商為天命所棄,而周則為天命所歸。與天命相對應,周人又提出了“敬德”的概念,周有天下,是因為自古公亶父以來,周的祖先敬天積德所至,而商之失天下,恰是因為商紂逆天失德。更進一步,周人還認為,天命不是永恒的,“天命靡常”,有德則居之,敗德則失之,這裏,德不僅意味著道德修養,還包含著遵禮守禮的意思。因此,周朝的禮儀更加完備,形成了一整套煩瑣的日常禮儀和朝堂禮儀。禮的儀式,伴隨著從天子到士的各種行為,從婚喪嫁娶到祭祀朝聘,再到交際、會盟與戰爭,均有專門的禮儀。利用頻繁的儀式演練,達到讓人們服從製度的等級安排的目的。此外,由於占卜形式的改變、陰陽概念的出現,人們對天地萬物的起源和變化有了新的認識框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