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製度史導論(第二版)

第一節 前封建時代(3/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傳說中的羿的故事,是很典型的軍事貴族傳說。羿善射,他殺死了七種危害人的巨獸和蟒蛇,得到了人民擁戴。人們還傳說他射掉了使大地久旱的九個太陽,使生活恢複了正常。這實際上是說軍事貴族通過武力得到了部落的權力,又運用這些權力,領導人們抗旱,使農業生產得到了恢複。

    三條線發展的結果,必然導致兩大流域城邦國家聯盟的出現,古代典籍中記載的黃帝對炎帝的吞並,黃帝之征服蚩尤,顓頊之征伐共工,堯、舜、禹征有苗等富有神話色彩的戰爭故事,實際上就是華夏、東夷和苗蠻等三大城邦聯盟間的戰爭,最後是華夏族的聯盟取得了勝利,從而為“家天下”的王朝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大的城邦聯盟,尤其是支配兩大流域的統一聯盟出現後,處於主導地位的階層和機構的穩定無疑是生死攸關的,對於從事農耕的人們而言,穩定的需要也是第一位的,所以首領與其在幾個權貴家族中流轉,不如歸於一個更強大的家族。從權力傳承的角度講,血緣承襲往往更穩定,而以選賢名目進行的禪讓,實際上也許意味著諸強族大宗之間更為血腥的爭鬥。另外,戰爭的發展,越來越需要指揮決策權的絕對統一,在軍事和宗教貴族基本上能滿足動員和指揮的需要後,原來氏族聯盟時代行之有效的軍事民主製就愈發顯得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這樣,統一的“王”就出現了。現在的研究表明,“王”字後來所謂通貫天地人三才的意義,實際上是後人加上去的,事實上最初的“王”字源於斧鉞的形象。所以,雖然夏王朝的具體年限現在還有爭議,但中國在距今4000年左右出現一家一姓主導的城邦聯盟,應該是曆史的必然,製度的發展內在地要求建立王朝體製。

    傳說中黃帝與蚩尤之間的戰爭,相持不下,後來黃帝得到了用野牛皮製成的大鼓,用雷神骨頭做成鼓槌,還得到用昆吾山上的銅煉成的兵器,又從九天玄女處得到了兵法,所以才能取得勝利。這裏,大鼓代表軍事貴族的組織力,兵法體現了軍事貴族的戰爭技術,而兵器上優越,則是戰爭工具上的優勢,隻有最強悍的軍事首領,才會擁有最鋒利的武器。擁有組織力、戰爭技術、超人膂力和鋒利兵器的軍事貴族,就成了王。

    這是漢墓磚上的黃帝戰蚩尤圖

    由於中國國家產生的特點,華夏民族的國家觀從一開始就呈現出自己的特色。對於每個城邦國家來說,它們無疑是有疆域的,比如城牆,同時又是無疆域的,因為城池所控製的農耕麵積沒有什麽明確的邊界,它隨著農夫的開墾能力而擴張,也隨著加入城邦部落的增多而拓展。獨個城邦國家如此,城邦聯盟更是如此。圍繞著中心城邦,王朝的地域從理論上講可以無限延伸,由於那時人們的地理認識水平有限,還不知道自己居住的地方隻是一個有限的地域範圍,所以,國家的領域隻有熟與荒之分,所有的人都處在一個藍天下,遠的地方意味著荒,近的地方就是熟。天下比城邦大,而王朝也比城邦大,所以,王朝與天下是一回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