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光十色說曆史

動物的死活,還真是個問題(1/2)

    人類自有文明以來,就學會了馴化動物。馴化的目的相當險惡,一為口福,二為動力。自打被馴化的動物豬馬牛羊和雞鴨鵝狗之類,登上人的曆史舞台,好多活兒人就不用幹了,而且吃的蛋白質也有保證了。唯一的缺憾是不夠人道,不,獸道。不管怎樣,都是人說了算,要用則用,要殺則殺。就中國人而言,牛馬和狗,都是朋友。古來不乏義犬救主的故事,也不乏人牛互憐的傳說。老農民尤其痛恨殺牛,編出無數的故事,說殺牛者來世變牛。但是牛和狗,還是紛紛進了人的湯鍋。以我的經驗,隻要社會上挨餓的人比較多,死了動物,無論養它們的人怎樣看重,甚至以禮厚葬,但最終還是免不了進了人的肚子。“文革”年間,我在黑龍江農場做獸醫,有些患上惡性傳染病死亡的動物,比如馬的傳染性貧血、炭疽,牛和豬的口蹄疫等,統統要深埋,嚴禁人食用。但是,我們深埋了之後,即使澆上大糞,還是個個都被周圍的農民挖了去,進了他們的肚子。試想,這種時候如果有人埋葬了他的愛犬,結果會是怎樣?

    人跟動物,尤其是跟家畜,關係非常複雜。有的人愛動物甚於親人,有的人則反之,更多的人則單純地把家畜看成一塊肉。即使在動物保護盛行的西方,大概也禁止不了人吃動物,提倡的人,僅僅是提倡而已。但是,如果有政府出麵,強令屠殺某一種家畜,或者反過來,禁止殺某一種家畜。在老百姓看來,無論如何都不舒服。

    明朝的正德皇帝,在民間傳說中,是個遊龍戲鳳的花花公子。史書上說他比較喜歡胡鬧,不知怎麽就以為自己韜略高明,可以打勝仗,放著好好的皇帝不做,要當將軍、總兵,自己就給自己封了武將的官銜。宮裏不住,在外麵蓋豹房,在裏麵尋歡作樂。可是,這個胡鬧皇帝最離譜的事,還不是好色和好武,而是下令不許百姓殺豬。理由很簡單,他姓朱,而且屬豬。攤上這樣的皇帝,沒人敢跟他說姓朱不是豬,屬豬更不等於豬的道理,隻好由他胡鬧。隻是連帶著委屈了孔夫子,他老人家從來接受士子們的春秋二祭,豬頭都是首選。現在不行了,隻能改羊頭,味道變了不說,上麵的肉就少了許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