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

第二百八十四章 鯉魚之變(3/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鯉魚最早自中亞傳入中國,並很快受到了中國人的認可和喜愛,並賦予它吉祥如意的涵義。

    大胖娃娃抱鯉魚,是中國最常見的年畫素材。在《詩經?陳風?衡門》中有這樣的詩句:“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薑?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

    吃魚何必一定要黃河中的魴鯉,娶妻又何必非齊薑、宋子不可?齊薑是當時的絕世美人,而宋子則代指貴族女性,鯉魚與她們並稱,可見地位之高。

    就連孔聖人也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為“孔鯉”。

    隨後的千百年,鯉魚在中國的地位一直不低,尤其是唐代。

    因為“鯉”與國姓“李”同音,唐玄宗時期就禁捕鯉魚,同時這種鯉魚崇拜,也傳到了日本,日本人也開始將鯉魚作為吉祥物。

    最有標誌性的就是鯉魚旗。日本每年的5月5日是男孩節,有男孩的家庭會掛出黑、紅、藍三種顏色的鯉魚旗,分別代表父親、母親和男孩,表達父母望子成龍的期待。

    而在中國民間,鯉魚也有同樣的寓意,那便是“鯉魚躍龍門”了。

    《蠕範?物體》一書中寫到“鯉,黃者每歲季春逆流登龍門山,火自後燒其尾,則化為龍”,便是“鯉魚躍龍門”的諺語,的就是黃河的鯉魚跳過龍門後(壺口的晉陝大峽穀的最窄處一段),就會幻化成龍。

    當然,根據考證,山西龍門原址大量跳躍的魚群實際上是洄遊的鱘魚,但人們還是賦予了鯉魚堅韌不拔、逆流而上的品質。

    而因為“鯉”與“利”同音,“魚”又與“餘”同音,在中國的傳統年畫上,鯉魚更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而在互聯網時代,由日本人選育出來的錦鯉,成為了全國人民的吉祥物。

    “中國人對鯉魚的最高禮遇:吃掉它!”吳老師到這裏時,大家都笑了起來。他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一種四川人生就具備的幽默感,但他的表情正經嚴肅,對比之下,現場效果就比較明顯了。

    在對待鯉魚的態度上,中國人既崇敬又實際,喜慶歸喜慶,但該入口的時候,絕不手軟。

    最愛吃鯉魚的,絕對是黃河流域的幾個省份,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寧夏等幾個省區,都將黃河大鯉魚作為地方名產。

    以鯉魚為原料,最知名的菜大概就是鯉魚焙麵了。這道菜的前身是糖醋軟溜鯉魚,清末民初,隨著袁世凱掌握實權,河南菜的地位也不斷提升,這道糖醋軟溜鯉魚也是名聲在外。

    而在開封,“二月二龍抬頭”有吃龍須麵的習俗,有人家不拘泥於煮麵,而是將麵炸了再放進肉湯裏,這個吃法被叫做焙麵。

    今年的鯉魚焙麵,形成於190年前後,有廚師將炸過的龍須麵鋪在糖醋鯉魚上,吃的時候蘸著糖醋汁。

    這道菜在當時一炮打響,如今也成為河南菜的代表。

    而不加焙麵的糖醋鯉魚,到現在也還是一道魯菜名菜。

    魯菜講究造型,鯉魚要經油炸定型,頭尾翹起如躍龍門之勢,而後用老醋和糖熬製成糖醋汁,澆在鯉魚上,外脆裏嫩,酸甜適口。

    而到了黃河中上遊的陝西,當地人把鯉魚做成了奶湯鍋子魚。

    所謂奶湯並不是加奶,而是用雞、鴨、豬骨、幹貝、海米、火腿等煨成的高湯。將鯉魚切塊後,與薑蔥同炒,再加入火腿片、玉蘭片、香菇片等,燒上幾分鍾後放入火鍋內。

    上桌後,鍋內的湯沸沸揚揚,將魚塊夾出,蘸上薑醋汁食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