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

第二百八十四章 鯉魚之變(4/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

    不過如今,全國鯉魚產量最高的地方並不在黃河沿岸,而是在津。津菜中也有一道鯉魚名菜——罾蹦鯉魚。

    在過去,罾蹦鯉魚同樣是津人家年夜飯或者節慶家宴的必備。

    這道菜最大的特點是不去魚鱗。去除魚鰓和內髒後,將魚劈開但不斬斷。隨後下油鍋,定型後,再文火炸至頭骨發酥。另起鍋做糖醋汁,上桌後將糖醋汁澆到金黃色的魚身上。

    到了東北,一切皆可燉,鯉魚自然也不例外。以前,燉普通鯉魚的居多,上世紀80年代,中國從德國引進德國鏡鯉,改變了東北人的餐桌。

    德國鏡鯉,因為魚身上隻有三道大的鱗片,在東北又被稱為三道鱗,相比於普通鯉魚,它的肉質更為細嫩,刺也更少。

    南方吃鯉魚相對較少,但是也有例外。

    在桂林,啤酒魚的原料選用的就是漓江裏的鯉魚,加啤酒、青紅椒、西紅柿等紅燒而成。

    而在江西婺源,荷包紅鯉魚也成為很多遊客必打卡的美食。

    紅鯉魚頭尾巴短,肚子很大,看起來甚至像是金魚,因為像個鼓鼓的荷包,所以它有一個名字“荷包紅鯉魚”。清蒸或是紅燒都是常見的做法。

    前兩年美國鯉魚泛濫,有人提出建議,吃掉它們不就解決了嘛,美國人表示拒絕。

    很多法都認為,西方人是不吃淡水魚的,這一法並不完全準確,至少在中歐和東歐的很多國家,鯉魚仍然是聖誕大餐的必備。

    歐洲很多修道院有養鯉魚的傳統,在波蘭、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及匈牙利等國,很多人也保持著聖誕節晚餐吃鯉魚的習俗。

    當地漁場一般會提前兩個月就將鯉魚捕撈起來,在清水池塘中放養,以去掉鯉魚的土腥味。

    在捷克,當地人會在平安夜將鯉魚做成幾道菜:頭做成濃湯,油炸魚段後與土豆拌在一起做沙拉,或者是用黑醬汁煮魚段。

    猶太人也喜歡用鯉魚做菜,他們有一道傳統名菜叫“鯉魚丸”,首先去掉鯉魚皮和魚骨頭,再將鯉魚肉和加工過的麵包、雞蛋、洋蔥和大蒜一起剁碎,然後放入油鍋煎,最後還要在蔬菜湯裏煮一個半時。

    西方人吃鯉魚確實也就僅限於此了,而且這些菜的製作起來都比較繁複,比如要去除鯉魚刺,而鯉魚的刺又特別多。

    作為節慶食品,一年做一兩次還可以,經常做誰也受不了,所以想大規模推廣普及也很難。

    更何況,有研究中西方餐飲文化的學者指出,西方人之所以不愛吃淡水魚,有一個關鍵原因是中西方餐具不同導致的。

    用刀叉作為餐具,想要優雅地進食如鯉魚之類的淡水魚,是十分困難的。因此,西餐中對於魚的烹飪就需要在最大程度上剔骨以方便刀叉的使用。

    顯然,骨刺少的海魚比淡水魚更適合上述烹飪方式。

    為什麽吃鯉魚的人越來越少了?

    西方人吃鯉魚不多,就連中國人也越吃越少了。

    雖然鯉魚不在四大家魚之列,但在中國人的日常餐桌上曾經並不少見,在上世紀80年代,黃河大鯉魚與鬆江鱸魚、興凱湖大白魚、鬆花江大馬哈魚並稱為“淡水魚王”。

    如今,除了一些地方把鯉魚打造成當地的代表性菜肴,對於普通家庭來,確實很少會買鯉魚、做鯉魚了。

    其實也不必過於驚訝。平心而論,鯉魚的肉質和味道都不算出色,被取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閱讀記錄(免注冊)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