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風唐韻:唐詩三百首精選

五言絕句(3/5)

    功蓋三分國[1],名成八陣圖[2]。

    江流石不轉[3],遺恨失吞吳[4]。

    注釋

    [1]這句說諸葛亮在確立魏、蜀、吳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勢的過程中,功績最為卓絕。

    [2]八陣圖:三國時諸葛亮創設的一種陣法。相傳諸葛孔明禦敵時以亂石堆成石陣,按遁甲分成生、傷、休、杜、景、死、驚、開八門,變化萬端,可擋十萬精兵。

    [3]石不轉:是說排列八陣圖的石子,雖然經過幾百年的江水衝擊,但原來的位置依然不變。

    [4]失吞吳:是說蜀國伐吳失計,成為千秋遺恨。諸葛亮主張聯吳伐魏,但劉備為報關羽之仇,不聽勸諫貿然征吳,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裏,不但身死白帝城,蜀國從此也一蹶不振。

    簡析

    這是詩人初到夔州時作的一首詠懷諸葛亮的詩,寫於大曆元年(766)。頭一句總體概括和讚頌諸葛亮對於確立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麵的卓絕功績,繼而集中、凝煉地讚頌諸葛亮卓越的軍事才能。三、四句對劉備吞吳失計,破壞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統一大業中途夭折,深表惋惜。末句照應開頭,三句照應二句。這首懷古絕句,具有融議論入詩的特點,使得議論並不空洞抽象,而抒情色彩更加濃鬱,把懷古和述懷融為一體,渾然不分,給人一種此恨綿綿、餘意不盡的感覺。

    登鸛雀樓[1]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2],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裏目[3],更上一層樓。

    注釋

    [1]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盡:消失。 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3]窮:盡,使達到極點。

    簡析

    王之渙是盛唐著名的詩人,少時有俠氣,好縱酒擊劍。後折節讀書,天寶間與王昌齡、崔國輔、鄭昈相唱和,名動一時。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回味無窮。現存他的詩雖隻有六首,但其中兩首足稱頂級絕句(《登鸛雀樓》《出塞》(又名《涼州詞》),詩中的“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和“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都是流傳千古的佳句,也奠定了詩人在詩壇的地位。

    鸛雀樓是唐代三大名樓之一,更是河中(今山西永濟縣)名勝,詩人通過登樓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宏遠的抱負和博大的胸襟,也表現了宇宙的無限。後兩句出語自然,千古傳誦,被人們看作是追求理想和崇高境界的象征,也反映出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全詩氣勢奔放,意境開闊,語言通俗自然而富有哲理意味。

    送靈澈[1]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2],杳杳鍾聲晚[3]。

    荷笠帶斜陽[4],青山獨歸遠。

    注釋

    [1]靈澈:本姓湯,字澄源,會稽(今浙江紹興縣)人,後為雲門寺僧,從嚴維學詩,與劉長卿、僧皎然友善,為時人所重。詩題一作“送靈澈上人”,上人是對僧人的尊稱。

    [2]蒼蒼:深青色。竹林寺:一稱“鶴林寺”,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南黃鶴山上。

    [3]杳(yǎo)杳:隱約、深遠的樣子。

    [4]荷(hè)笠:背著鬥笠。帶斜陽:映照在夕陽中。

    簡析

    靈澈上人是中唐一位著名詩僧,與劉長卿是一對忘年交。劉長卿自從上元二年(761)從貶謫的南巴(今廣東茂名南)歸來,一直旅居江浙,失意待官;靈澈此時也不大得意,雲遊江南,在潤州(今江蘇鎮江)竹林寺歇宿。二人大約在唐代宗大曆四、五年間(769—770)相遇於潤州又別於潤州,詩人為其送行,遂作此詩。雖是送別詩,但詩人並未直寫離情別緒,而是以景帶情,景中含情;手法注重呼應,“遠”應“杳杳”,“斜陽”應“晚”,回環映照,凝煉飄逸。

    彈琴 劉長卿

    泠泠七弦上[1],靜聽鬆風寒[2]。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3]。

    注釋

    [1]泠(líng)泠:本指水聲,這裏形容琴聲的清越。七弦:古琴有七根弦。相傳神農氏製琴為五弦,周文王加為七弦。

    [2]鬆風:琴曲名,指《風入鬆》曲。寒:淒清的意思。

    [3]這兩句是說,自己與世人好尚不同,深有懷才不遇之慨。

    簡析

    琴是我國古代傳統民族樂器,漢魏六朝南方清樂還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樂發生變革,“燕樂”成為一代新聲,樂器則以西域傳入的琵琶為主。“琵琶起舞換新聲”的同時,公眾的欣賞趣味也變了。穆如鬆風的琴聲雖美,卻成為“古調”,時下受人歡迎的是能表達世俗歡快心聲的新樂。這首詩即借詠古調的冷落,不為人所重視,來抒發自身懷才不遇、世少知音的感慨。

    送上人[1] 劉長卿

    孤雲將野鶴[2],豈向人間住。

    莫買沃洲山[3],時人已知處[4]。

    注釋

    [1]上人:對僧人的敬稱,這裏指靈澈。

    [2]孤雲、野鶴:都用來比喻方外上人。將:與共。

    [3]沃洲山:在今浙江新昌縣東,道家第十二福地,上有支遁嶺、放鶴峰、養馬坡,相傳為晉代名僧支遁放鶴、養馬之地。

    [4]時人:指世俗之人。

    簡析

    這是一首送行詩,詩中的上人可能是指靈澈。詩意在說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既然要超塵出世,就不必讓人知道行蹤。似隱含揶揄靈澈入山不深之意。

    秋夜寄丘員外[1] 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2],散步詠涼天。

    空山鬆子落,幽人應未眠[3]。

    注釋

    [1]丘員外:指丘丹,嘉興人,曾任倉部、祠部員外郎,故稱。當時隱居臨平山學道,與韋應物交誼深,常有唱和。

    [2]屬(zhǔ):適逢。

    [3]幽人:隱居之人,指丘丹。隱士常以鬆子為食,因而秋天見鬆子脫落即想起對方。

    簡析

    這首詩當作於德宗貞元間韋應物在蘇州刺史任上。詩人與丘丹在蘇州時過往甚密,丘丹臨平山學道時,詩人寫此詩以寄懷。詩的前兩句寫自己因秋夜懷念丘丹而不寐,並且徘徊沉吟的情景;後兩句想象丘丹也正因秋興動而不能成眠。此詩著墨雖淡,卻清幽如畫,且韻味無窮;語淺情深,言簡意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