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風唐韻:唐詩三百首精選

五言絕句(4/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聽箏[1] 李端

    鳴箏金粟柱[2],素手玉房前[3]。

    欲得周郎顧[4],時時誤拂弦。

    注釋

    [1]箏:撥弦樂器,形狀像瑟,古為十二弦,後十三弦。

    [2]金粟柱:桂木做的柱,古也稱桂為金粟,這裏當是指弦軸之細而精美。柱是箏上係弦的圓木,可以擰動。

    [3]素手:指彈箏女子潔白的手。玉房:箏上之枕叫房,枕為玉製,故稱。

    [4]周郎顧:周郎即三國吳周瑜,他精通音律,別人奏樂有錯誤,他一定要回過頭去過問,故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說。

    簡析

    李端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輩較輕,但詩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少居廬山,師詩僧皎然。曾任秘書省校書郎、杭州司馬;晚年辭官隱居湖南衡山,自號衡嶽幽人。其詩多為應酬之作,多表現消極避世思想,也有一些寫閨情的詩,風格清婉。這首《聽箏》即是他的名篇。詩寫一女子邀寵取憐的曲折心事,為了讓所愛的人多看自己一眼,便故意將弦撥錯,彈箏女生動的形象躍然紙上。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廚下[1],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2],先遣小姑嚐[3]。

    注釋

    [1]三日:古代風俗,新媳婦婚後三日須下廚房做飯菜。

    [2]諳:熟悉。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3]遣:讓。小姑:即小姑子,丈夫的妹妹。

    簡析

    王建是大曆進士,擅長樂府詩,與張籍齊名且交厚,世稱“張王”。由於其門第衰微,一生沉淪下僚,又曾從軍塞上,因而更了解人民疾苦,寫出不少優秀的樂府詩。他的樂府詩生活氣息濃厚,思想深刻,多方麵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對新樂府運動有一定影響。

    這首《新嫁娘》把封建社會新嫁娘的心理狀態刻畫得十分到位,當生活的細節,經詩人再現於藝術中,頓覺雋永有味,新嫁娘曲意承歡,機警聰敏的神情、性格宛然如見。當然,也有人認為此詩是為新入仕途者而作,情理上似也說得通。

    玉台體[1] 權德輿

    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2]。

    鉛華不可棄[3],莫是槁砧歸[4]。

    注釋

    [1]玉台體:南朝陳徐陵曾選古代的豔詩和言情詩編為《玉台新詠》,內容多寫豔情。本詩即本此仿作。

    [2]蟢子:長腳蜘蛛,也作喜子,這裏便是諧音借意。

    [3]鉛華:指粉。

    [4]莫是:莫不是。槁砧(gǎo zhēn):古稱丈夫的隱語。

    簡析

    權德輿是中唐台閣體的重要作家,不僅文章有名,而且仕宦顯達。其文弘博雅正,溫潤周詳,公卿侯王、碩儒名士之碑銘、集紀,多出其手,時人奉為宗匠。唐德宗貞元、憲宗元和年間執掌文柄,名重一時,劉禹錫、柳宗元等皆投文門下,求其品題。《唐才子傳》稱他“能賦詩,工古調,樂府極佳”。

    這是一首描寫婦女盼望丈夫回還的詩。開頭以“裙帶解”“蟢子飛”即征兆喜事的習俗進入題意,第三句以梳妝打扮,點出內心的喜悅,結句和盤托出主題。感情真摯,樸素含蓄,語俗而不傷雅,情樂又不淫靡。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1]。

    孤舟蓑笠翁[2],獨釣寒江雪。

    注釋

    [1]徑:小路。人蹤:人的腳印。

    [2]蓑笠翁:穿著蓑衣戴著鬥笠的漁翁。蓑衣和鬥笠是防雨的衣服和帽子。

    簡析

    柳宗元的山水詩,大多描寫比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發自己遭受迫害被貶的抑鬱悲憤之情。這首詩大約作於詩人謫居永州之時。粗看起來就像是一幅峻潔清冷的山水畫:潔淨、寒涼的畫麵上,隻一位老人寒江獨釣,一種遺世獨立、峻潔孤高的人生境界立即凸顯出來。表達了詩人永貞革新失敗後,雖處境孤獨,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本詩妙在自然,創造了一種不尋常的藝術境界。不但婦孺皆能吟誦,曆代詩人也交口稱讚其韻足味永,千古丹青還爭相以此為題變詩為畫。

    行宮[1] 元稹

    寥落古行宮[2],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3]。

    注釋

    [1]行宮:帝王外出巡行所住的離宮,詩題一作《古行宮》。這所行宮當指東都洛陽的上陽宮。

    [2]寥落:寂寞冷落。

    [3]玄宗:即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間開創了唐朝的全盛局麵“開元盛世”,在他任上也發生了致使大唐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

    簡析

    元稹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可與白居易《上陽白發人》參互並觀。這裏的白頭宮女也即“上陽白發人”,她們在花容月貌之年被玄宗“潛配”到上陽宮,一住就是四十年,如今玄宗早已死去,她們也成了白發宮人。此詩短小精悍,婉曲蘊藉,概括力極強,而且意境深邃,詩味雋永,給人充分的想象空間,曆史滄桑之感盡在不言中。沈德潛雲:“說玄宗,不說玄宗長短,佳絕。隻四句已抵一篇《長恨歌》矣。”

    問劉十九[1] 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2],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3],能飲一杯無?

    注釋

    [1]劉十九:白居易留存的詩作中,劉十九出現的次數並不多,僅兩首提及。倒是劉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有不少。劉二十八就是劉禹錫,劉十九乃其堂兄劉禹銅,係洛陽一富商,與白居易常有應酬。

    [2]綠蟻:指新釀的沒有過濾的米酒上漂浮著的綠色泡沫。醅(pēi):釀造。

    [3]雪:下雪,這裏作動詞用。

    簡析

    劉十九是詩人在江州時的朋友,這首詩是白居易晚年隱居洛陽時 “晚來天欲雪”,思念舊人時所作。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托,沒有過多的修辭,字裏行間卻洋溢著一種明快的溫暖,所謂語淺情深,言短味長。詩人善於在生活中發現詩情,並從生活中提煉詩意,用詩歌去反映情味,這便是這首詩讀來令人動情之所在。還有詩中對於色彩的處理,很有意境。在風雪黑夜的無邊背景下,小屋內的“綠”酒“紅”爐和諧明快,格外醒目,也格外溫暖。最為巧妙的是結尾問句的運用。“能飲一杯無”,言語輕輕,卻又飽含深情。用這樣的口語入詩收尾,既增加了全詩的韻味,又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