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叔奇遇

第215章 無(2/3)

    這些物象的組合,是這些民族原始的表意符號,也是他們的原始藝術。“對於原始思維來說,一片以某種方式傳遞的樹葉,其含義和功用可能相當於一幅畫,一支歌,一個神話。”②原始思維的具象性、互滲性、象征性和表現性諸特征中,以直覺為基礎的具象性是核心,因為為了表現思想情感願望,在原始——神話思維中都離不開形象。後世的文學藝術也離不開藝術形象。所以藝術起源與神話起源之間必然存在著某種內在的聯係。

    2.古人直觀之猜測

    中國古代文論,詩論最為豐富,從先秦諸子到明清文人,論及詩三百篇的最多,次為樂府、楚辭。他們對藝術的起源這種近代才出現的重大命題,還不可能理解其意義,更不可能作理論性的分析和論證。偶然談到過一些意見,比較零散,一般是從直感觀察所得,或感想,或猜測。所談內容,均與作者本人的生活經曆與學術思想密切相關。

    如先秦距離古代社會不是很久遠,現實生活中的古代遺留文化較多,比如勞動生產的方式、情感表達的方式及宗教信仰的內容與形式等,無不打上了遠古社會的烙印。有雜家之稱的《呂氏春秋》,在《仲夏紀·古樂》有一段話,記下了傳說中遠古時期部落的歌舞活動,日: “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 一日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日建帝功;七日依地德;八日總禽獸之極。”即謂葛天氏這個部落的人的舞蹈,牛尾是道具,載歌載舞,全民性的,所歌內容的八個方麵,絕大多數符合原始社會的生活內容,有農耕、畜牧、天地自然和祖先崇拜,而“帝功”者則是後人加進去的。這裏沒有去探索藝術之起源,但描繪了一幅原始的歌舞場麵,留下了一點基本可靠的原始資料。

    《淮南子》的編纂,晚於《呂氏春秋》一百多年,編寫者根據現實生活的體驗,猜測勞動歌與勞動的直接關係: “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力之歌也。”南朝《文心雕龍》則倡詩乃情感之表達: “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誌,莫非自然。”(《明詩》)這已經不是專門談論原始歌謠,而包括文明社會真正藝術範疇的詩歌,甚至主要是指這種純粹的文藝創作,離我們所討論的藝術之起源已較遠了。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文學起源於遊戲①和戲劇起源於巫②之說,已接受了外來學說文化的影響,用的是本土文化例證,對現代文藝學較有影響。

    3.一個世界性的謎

    中外學者以“藝術的起源”為題的專著已經不少,至今沒有一個為絕大多數學者所接受的權威性的意見。近十幾年,藝術起源於勞動受到挑戰,把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曲解了。巫術起源說或宗教起源說重新抬頭,且頗有勢力。朱狄的《藝術的起源》①采取了比較客觀的態度。該書較詳盡具體地介紹了幾種有影響的藝術起源的理論: 模仿說,起源於情感與思想的交流,勞動說、遊戲說、巫術說,起源於季節變換的符號等。由於藝術起源於巫術在國際上頗有影響,所以作者認為: “我們顯然無法否認在人類早期階段確實存在著這樣一個巫術與藝術難分難解的階段,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階段,像現在人們所設想的那種純粹審美意義上的藝術,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不過,作者並不認為巫術說是肯定有說服力的,依然帶有猜測的性質。作者對以上各種理論均未采取完全否定的態度,也沒有對其中的某一種學說置於主導的位置,但又感覺到任何一種理論都不能圓滿地、令人信服地來解答這一難題。既然如此,於是作者比較傾向於多元論,不同的藝術門類,又可能有各自不同的特殊起源因素。對於這個問題,追溯藝術起源於勞動的理論時,作者認為不能忽視藝術起源的社會學意義和心理學意義,極少注意馬、恩對人類意識形成的論述。在運用研究資料時,基本選擇了外國的,中國自己的考古學、民族學方麵的資料幾乎沒有涉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