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小說18

第一章 健康是幸福的源泉(4/5)

    鼻唇指數鼻翼寬度與口角間距寬度之比。

    目唇指數口角間距寬度與兩眼外眥寬度之比。

    上下唇高指數麵部中線的上下唇紅高度之比。

    目麵指數兩眼外眥間距與眼水平線的麵寬之比。

    四肢指數肩峰至中指尖連線為上肢長,髂脊至足底連線為下肢長,兩者之比,近似於0.618.

    人體黃金三角腰底之比為0.618或近似值的等腰三角形,其內角分別為36?、72?、72?,為黃金三角形。人體黃金三角形有:外鼻正麵觀呈黃金三角;外鼻側麵觀呈黃金三角;鼻根尖與兩側口角點組成的三角形;兩肩端點與頭頂中央組成的三角形。此外,一個體形勻稱的人,體重與身高,腰圍與胸圍,腰圍與臀圍的理想比例,也都接近於黃金分割律。

    人體的生物鍾

    人處於一個有節律的環境,為了適應生存,就必須提取一些節律特性,與環境和諧。生物鍾的出現是人與環境交互的過程和結果。

    從另一個角度,節律性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屬性之一。生命不存在特殊的生活起居規律,一般來說,就是指能夠遵循生物鍾規律。

    人體生物大致分三類:晝型、夜型、中間型。晝型表現為淩晨和清晨體力充沛,精神煥發,記憶力理解力最為出色,如數學家陳景潤、作家姚雪垠都習慣淩晨兩三點鍾投入工作,效率很高。夜型是一到夜晚腦細胞特別興奮,精力高度集中,如法國作家福樓拜就習慣整夜寫作,以到久而久之,他家徹夜不熄的燈光竟成為賽納河上船工的航標燈了。中間型介乎前二者之間,清晨和上午學習工作效果特別好,如詩人艾青,在這兩個時段,文思泉湧,妙筆生花。

    這些名人正是利用了生物鍾,使才智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要提醒中學生朋友的是,他們生物鍾的形成有兩種原因: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後天工作環境長期養成的因素。其實人的生物鍾是可以調整的,外交官和運動員為了適應世界各地的時間差,就得人為地調整自己的生物鍾,努力使自己在最需要體力和精力時,處在最佳狀態。

    位於美國芝加哥醫療中心的生物節奏研究室的研究人員指出:周末睡懶覺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並非好事,因為這會使人體時鍾紊亂,睡眠時間順延,使星期天晚上難以入睡,星期一早上昏昏沉沉,而這種紊亂狀態甚至需要數天時間才能恢複正常。

    在時間生物學這一新領域,研究人員對與人類息息相關的人體生物鍾進行了大量研究,並取得了一係列有重大價值的進展。研究表明:人們最好在每天、每周、每月甚至每年的同一個時間醒來,這有助於調整體內的各種活動,使我們精力充沛地去迎接新的一天。

    時間生物學為那些即不屬於早起的“百靈鳥型”,又不屬於晚睡的“貓頭鷹型”的80%的人提供了有用的信息。蒙克教授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帶來某些變化。不僅是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是生物學上的變化。我們中的許多人到晚年時會變成“百靈鳥型”。

    由於人體生物鍾的變化,大腦皮層的不同區域的功能也在時時發生著變化,研究的結果表明:

    上午8~11點,是組織、計劃、寫作和進行一些創造性思維活動的最佳時間。最好把一天中最艱巨的任務放在此時完成。同時,這段時間疼痛最不敏感,此時看牙醫最合適。

    上午11~12點,是開會的最佳時間,人們此時最為清醒。這段時間易用於解決問題和進行一些複雜的決策。

    12時~下午2時,此間一天中快樂的情緒達到了高潮,適宜進行商業社會活動。

    下午2~4時,會出現所謂的“下午低沉期”。此時易出現困乏現象,最好午睡片刻,或是打一些必要的電話,做些有趣的閱讀,盡量避免乏味的活動。

    下午4~6時,人體從“低沉期”解脫出來,思維又開始活躍。可把一天中較重要的工作放在此時做。並且這是進行長期記憶的好時光。

    下午5~7時,人體的體溫最高,此時做些鍛煉有助於你在晚上順利入睡並提高睡眠質量。

    晚上7~10時,可就一些較嚴肅的家庭話題進行討論,也是學習的最好時間。

    晚上11~12時,人體準備休息,各髒器活動極慢,進入夢鄉。

    目前,對人體的生物節律研究已被廣泛地應用於人體衛生保健,保障安全生產,指導人們生活等方麵。所以當了解了自己的生物節律後,就會揚長避短,充分利用生物節律的高潮期,獲取理想的學習、工作和科研成績。在低潮期適當調整安排自己的生活,以提高適應能力,減少生物節律的不良影響。可見,人們能夠認識,利用人體生物節律,但不宜隨意打亂生物節律。

    人體的免疫力

    人體免疫是人體對外界的病原微生物等的防禦機能,或者說是防禦係統,在正常情況下,它能夠保證人體不受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人體免疫係統分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兩種情形。非特異性免疫主要由人體的皮膚、腸胃和呼吸道黏膜完成,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也是人體的“物理生化防禦機製”。這道防線把人體內部與外部環境隔離開來,皮膚用於防禦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如果皮膚破損,病原體就很容易侵入人體並造成感染。呼吸係統中被黏液包裹的鼻毛能夠把我們吸入的空氣中的病原體和汙染物隔除,並將其送到喉嚨形成痰吞咽或吐掉。受汙染最重的是腸胃。正像人們常說的“病從口入”,它是病原體侵入人體的第一道入口。一些病菌也正是借助這一入口,進入人體內並危害人體健康。

    特異性免疫是人體的主動防禦體係,主要由人體的體液和細胞完成。

    專家介紹,特異性免疫是人體內環境對進入的一些不是人體自身存在的細菌、微生物等的鑒別和殺滅。隻要被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判定為“外來者”,細菌和寄生蟲就會被“格殺勿論”;如果一些人體特異性免疫不能殺滅的病菌和寄生蟲進入人體,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影響人的健康。其中,體液免疫主要依靠抗體。抗體分很多種,是在病毒等異物進入人體後形成的,一旦人體能夠製造某種抗體,它就會在人的體液內循環,並且通常能夠持續很多年;而且,每種抗體隻對特定的病毒有效,對於不是引起自己出現的病毒,抗體無能為力。

    通常說的人體免疫力就是指人體的免疫係統抵禦外來病毒等侵害的能力。在人體免疫力正常的情況下,人體自身能夠抵禦相當多的病菌的侵害,避免對人體造成損傷。

    人體免疫力降低的因素有哪些

    很多人發現,在一段時間高強度的工作之後,自己極易患感冒、口腔潰瘍等常見病,而且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容易患上一些常見傳染病。醫學專家提醒,這是人體免疫力降低所致。

    專家介紹說,造成人體免疫力降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方麵。

    心理焦慮或者消極悲觀。焦慮和悲觀的情緒會給人體的植物神經造成不良影響,從而影響到內分泌係統和免疫係統,造成一段時間內人體免疫力急劇下降。人們常見的“上火”長口瘡,就是焦慮的情緒影響到人體免疫力,而使長時間潛伏在人體中的病菌得到了繁殖機會。

    身體過度勞累。過度勞累造成免疫力降低的機理和前者一樣,都是影響到植物神經,然後又對內分泌係統和免疫係統造成影響。減肥不當、休息不足、長時間做重體力工作、暴飲暴食等,都會造成人體超負荷運轉,導致免疫力降低。

    鍛煉不夠。適量的鍛煉能促進人體的內循環和內分泌,促進人體髒器功能的增強,從而提升人體免疫力。鍛煉不夠會使人體的各個係統處在懈怠狀態,一旦出現病菌入侵,髒器的各項功能不能被迅速調動起來並投入運轉。不鍛煉或很少鍛煉的人比經常鍛煉的人更容易得流感等一些常見傳染病便是證明。

    人體的自然老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病後恢複較慢,並且更容易得感冒等常見傳染病,這是因為人體的髒器等在自然老化後,其功能已經不能完全發揮,或者達不到年輕時的水平,從而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

    人體免疫力並非越高越好

    免疫力是人體防禦外來病毒侵害的重要屏障,是否意味著人體免疫力越高,這個屏障就越嚴實呢?專家提醒:免疫力並不是越高越好。

    目前,大家都認識到免疫力過低會使人體增加患病的可能性,特別是嬰幼兒和老年人。前者的免疫係統發育尚未完善,對各種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差,容易患呼吸道、消化道等各種感染性疾病;後者由於免疫係統逐漸衰退,免疫功能下降。

    實際上,人體免疫力過高也並不是一件好事。專家介紹,如果人體免疫能力超過正常水平,那麽,特別是在免疫係統出現紊亂的情況下,免疫係統會把人體內的正常細胞當成是“外來者”而加以殺滅,影響到人體健康,並出現各種變態反應。這種變態反應會引起人體對正常環境過敏和腎髒疾病等。

    一些人過度依賴丙球蛋白、幹擾素等免疫製劑,以為這樣會提高人體免疫力,實際上這種認識存在偏差。人體免疫係統就像一個彈簧,適當地施壓會使其彈性更好;而如果長時間施壓,其彈性就會大大降低。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免疫係統會自動將人體免疫能力調整到一個合適水平。長期由外界注射抗體,雖然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將免疫能力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但這會使人體自身免疫係統的活力降低。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停止注射免疫製劑等藥物,人體自身免疫係統就不能維持正常運轉。對於直接給人體注射疫苗,產生特異性抗體,對特異病原微生物產生防禦能力,隻是對人體免疫係統屏障提供了有益補充。

    如何提高人體免疫力

    雖然人體免疫係統的工作很複雜,有體表的,也有體內的,有非特異性的,還有特異性的,但通過采取一些常見措施,提升人體免疫力也是有章可循的。

    首先,要堅持鍛煉。人體免疫係統是人體疾病最好的“預防者和醫生”。通過鍛煉,能夠使人體髒器的各項功能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從而有效地提高人體自身免疫力。但在鍛煉時一定要注意適度、持續和循序漸進,避免鍛煉間隔太長或強度太大,導致機體勞累,免疫力不升反降。

    1.注意個人衛生。要注意食物的清潔,經常洗手,皮膚有創傷時注意清理傷口,防止病菌侵害;同時,還要注意個人心理衛生,學會自我調節,避免出現情緒大起大落,避免出現過度焦躁不安和消極悲觀的心理。

    2.注意合理膳食。中國人的飲食結構完全能夠滿足人體的正常需要。隻要吃飯時不挑食,並且注意葷素搭配、粗細糧結合,就能滿足人體正常的營養需要。飲食結構不合理或飲食不規律,甚至不正常吃飯而過度依賴各種營養素,會對人體免疫力造成不良影響。

    3.正確看待一些常見傳染病。老人、小孩以及一些患流感後容易引起其它並發症的人群,患流感後應該及時進行治療。對健康人而言,流感能夠調動人體免疫係統,使其處在興奮狀態。這樣,在人體遭到其它病毒侵害時,人體免疫係統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能。因此,健康人在得了流感等常見傳染病後,在積極治療的同時,應該認識到其對人體並非一無是處。

    4.進行預防接種。疫苗是人類防禦一些特定傳染病的有效武器。通過注射疫苗,人體就有了對特定病毒的防禦能力,從而避免感染此類疾病。注射疫苗實現提升免疫力,分主動免疫和被動免疫兩種。主動免疫是通過激發人體免疫係統產生抗體的過程。主動免疫下產生的抗體能夠在人體內存在較長時間,有的甚至可以終生存在。被動免疫是指將提純的抗體注射到人體內,雖然可以產生與主動免疫同樣的效果,但後者的抗體在人體內存在的時間較短,一段時間後會隨著人體的新陳代謝被分解。

    專家提醒,注射疫苗多是針對一些惡性或目前在多數人體內不存在抗體的傳染病,每種疫苗隻對特定的一種疾病產生作用。要提高人體免疫力,疫苗注射隻能作為補充。

    3.先測一下自己是否健康

    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和壓力有時使我們無暇顧及自己和身邊親友的營養及健康狀況。身體出現問題給我們的信號和警示也往往被忽視。古人說過:千裏之堤,毀於蟻穴。我們對身體健康的變化一定要有足夠的認識,要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古人看病講究“望、聞、問、切”,其中包含了很深的道理。這裏我向朋友們介紹幾種簡易的望診法。相信對我們了解自己和家人親友的健康狀況並找到相應的對策不無裨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