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肺雪梨膏:雪梨性味清涼甘甜,歸肺、胃經,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作用。將雪梨500克去皮、核,加百合250克,拌勻,隔水燉至膏狀,放涼後加入蜂蜜250克即可。每次取2—3.匙,衝服。常服對慢性呼吸道疾病有顯著療效,常覺口幹舌燥者亦宜。由於梨能生津清熱、潤肺化痰,所以曆代醫家常用於治療秋燥、陰虛咳嗽和傷津劫液之症。但脾虛便溏及寒嗽者忌食。

    【按摩陽陵泉利膽舒筋】

    陽陵泉(見本書第19頁),足少陽膽經穴。

    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它有舒筋脈、清膽熱、驅腿膝風邪、疏經絡濕滯之功,是治療下肢筋病要穴。有些人常有抽筋的毛病,指肌肉突然、不自主地強直收縮,造成僵硬疼痛,往往讓人難以忍受。有抽筋發生時,可以用手指指腹或者握拳用指壓陽陵泉穴,就可加速複原,減輕疼痛。

    足少陽膽經循行過肩,上病下取,通過按摩刺激陽陵泉穴還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解除經筋瘀阻,緩解疼痛。具體方法是:先點按陽陵泉穴3—5分鍾,然後做肩關節的前舉、後伸、旋前、旋後、外展、內收、上舉運動各10—15次。

    每天1次,每周5次。

    【刮痧去陰暑】

    關元神闕這個節氣人體易患陰暑病症,民間刮痧法能有效治療這一病症。可以在背後膀胱經以及肘窩、窩處刮痧。而有發熱惡寒、腹瀉腹痛、惡心嘔吐、身重疼痛、神疲倦怠等症狀的陰暑患者,除了在後背膀胱經刮痧外,還應按摩腹部的神闕、關元等穴位。刮痧手法要輕,一般每個部位刮3—5分鍾,不可強求出痧,以感到舒服為原則。

    【立秋要防肺燥】

    秋季的主氣為燥,燥為陽邪,最易耗傷津液,燥邪每從口鼻侵於肺,耗傷肺陰,出現肺燥,可表現為口幹、唇裂、鼻塞、咽痛陣發性幹咳,甚至流鼻血等呼吸係統病證。

    立秋防肺燥應多吃白色食物。肺和五色中的白色相對應,所以,平日容易感冒,或是肺與支氣管常不舒服、易咳嗽的人,平時腸胃脆弱但又容易胖的人、膚色不佳的人,都要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像白蘿卜、白菜、菜花、銀耳、甘蔗、杏仁、山藥、茯苓、白芝麻、百合、白芍等。

    處暑調理作息,潤燥慎防“秋老虎”

    【黃帝內經處暑養生經】

    每年公曆的8月22—24日,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既不同於小暑、大暑,也不同於小寒、大寒,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節令到了處暑,氣溫進入了顯著變化階段,溫度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氣逼人。

    處暑時節,秋燥也逐漸明顯,人容易出現口鼻幹燥、咽幹唇焦的燥證。因而,衣服不要加得太多,忌捂,但也不能過涼。飲食起居均要調劑周到。要注意早睡早起,早睡可以避免秋天肅殺之氣,早起有助於肺氣的舒暢。

    在精神調養上,時至處暑,自然逐漸出現一片肅殺的景象,此時人們容易產生悲傷的情緒,不利於人體健康。要注重收斂神氣,使神誌安寧,平常可聽音樂、練習書法等,這些活動能安神定誌。

    在飲食調養方麵,這個節氣肝心少氣,肺髒獨旺,飲食上宜增鹹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