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氣養陰生脈湯:取人參3克,麥冬10克,五味子5克。將各藥加水煎取汁,連煎3次,然後將3次汁混合備用。每日1劑,分數次溫飲。此方中人參補肺益氣而生津,麥冬養陰清肺而生津,五味子斂肺止汗而生津,並能收耗散之氣。三物合用,能益氣複脈、養陰生津。適宜於心悸不寧、少氣懶言、夜寐不安、多夢健忘、口幹舌燥等症。

    蓮梗薏苡仁扁豆粥:取蓮葉梗30克,柳葉3克,薏苡仁15克,扁豆20克。加水3碗,煎至1碗服用,每日1劑。常食有祛暑清熱、健脾利濕的作用。

    【寡言以養氣】

    大暑時節,人體元氣不足,若是經常喋喋不休地大聲叫喊,必然要消耗肺氣,影響呼吸係統的正常功能,致使體內元氣不足,外邪乘虛而入致百病叢生。有些人追求刺激,群聚一起狂呼亂叫,嬉笑不已,這樣隻會損精耗氣,使人精神飛馳,血氣流蕩,變生他疾。因此,這個時節應寡言少語,以養元氣。

    【按揉中府穴和太淵穴】

    中府穴調氣豐胸:中府穴在胸部第1肋間隙處,鎖骨下窩外側,雲門穴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6寸。

    中府穴是肺經的募穴,就是肺氣血直接輸注的地方,所以用中府穴來調節肺所主的“氣”,如咳嗽、氣喘、胸滿痛、氣脹、呼吸急促等肺部病,經常按揉中府穴是很有好處的。如劇烈運動後氣喘,可馬上按揉中府穴,隻要找對穴位,一般2分鍾左右,氣喘就能緩解。

    太淵穴宣肺解表、益氣通脈:本穴位於上肢,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有宣肺解表、益氣通脈的作用,可治療感冒、咳嗽、咯血、咽痛、哮喘、肺結核等病症。太淵為肺經的原穴,補氣的效果非常好,為一個大補穴。一方麵,氣不足,肺氣虛,喘不上氣可以按揉這個穴位;另一方麵,肺朝百脈,這個穴位又是脈之會穴,人體的脈都在這裏匯集,所以無論是靜脈曲張,還是心血管疾病,隻要跟脈有關的,都可以揉太淵穴。

    【大暑進行冬病夏治療效佳】

    大暑是全年溫度最高、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

    有上述慢性病的老年人,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以慢性支氣管炎為例,可內服外用並舉,具體方法:內服溫腎壯陽的金匱腎氣丸、左歸丸等,每日2次,每次1丸,連服1個月。外敷藥可選用白芥子20克,元胡15克,細心12克,甘遂10克,同研細末,用薑汁調糊,分成6份,每次取1份攤在直徑約5厘米的油紙或塑料薄膜上,貼在後背的肺俞、心俞、膈俞穴或貼在雙側的肺俞穴、百勞穴、膏肓穴上,用膠布固定。一般貼4—6小時,如有灼痛感可提前取下,局部微癢或有溫熱舒適感可多貼幾小時。

    需注意的是,每個伏天(夏季3個伏天)貼1次,每年3次,連續貼3年,這種內外結合的治療可以有效地根除或緩解症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