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仍定居在印度洋風景秀麗的島國--斯裏蘭卡的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1917~)是20世紀科幻小說的世界級大師,他的代表作有《太空漫遊2001》、《與拉瑪相會》、《天堂的噴泉》等。今天已成為現實的全球衛星通訊,如果追根溯源,應該歸功於這位科幻小說家。美國著名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在《宇宙、地球和大氣》這本書中曾經指出:“人造衛星的另一個服務性應用也一直在發展。早在1945年,英國科幻小說家克拉克(Arthur C。 Clarke)就曾指出,人造衛星可以用來作為中繼站,使無線電訊號跨越大陸和海洋。隻要把三顆衛星放在關鍵性的位置上,衛星轉播的範圍就可以遍及全世界。這個在當時看來很荒唐的幻想,在十五年後卻開始變成現實了。”阿西莫夫還特別提到,1960年8月12日,美國發射了“回聲1號”衛星,使克拉克的科學幻想變成了現實,而這個成功設計了衛星通訊的領導者是美國貝爾電話實驗室的皮爾斯。有趣的是,皮爾斯本人也是一位業餘的科幻作家,他曾用筆名發表過科幻小說。

    克拉克還寫過一篇異想天開、構思奇妙的短篇科幻小說《太陽帆船》,小說的科學構想是利用太陽輻射的粒子流即太陽風為動力,驅動巨大的帆片,在太空中進行帆船比賽。這篇小說一發表,立即引起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高度重視,並秘密開展了利用太陽風的可行性研究。

    大量的事實證明,科幻小說自它誕生以來,以其大膽的、奇妙的科學構想和對未來社會科學技術的預測,以及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法和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基於現實又超越時空的生活場景。它極大地啟發了讀者的想象力,有助於他們展開幻想的翅膀,激活思維的創造力,從而與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探尋神秘的科學世界,並因此受到科學魅力的啟迪,訓練自己的思維。這,也是我們今天特別提倡的素質教育的範疇。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科幻小說從誕生的一刻起,就特別關注科學技術發展與人類的命運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科幻小說家不僅謳歌科學技術的進步給人類社會帶來的福音,傳播科學技術的創造發明所能造福人類的種種驚喜,與此同時,他們也以敏銳的洞察力,超前的預見和精辟的見解,對科學技術發明成果的濫用和負麵效應的危害,提出了富有遠見卓識的忠告。今天,人類正在麵臨的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環境汙染、物種滅絕、電腦犯罪、計算機病毒、核汙染、艾滋病、電腦黑客等文明病,這些伴隨科學技術發展而產生的負麵效應,早已被科幻小說家不幸而言中,許多科幻小說以超前意識很早就預見了濫用科技成果所產生的副作用。在這個意義上,科幻小說的警世作用同樣是十分重要的。

    早在20世紀初的1903年,年輕的魯迅在留學日本時就向國人翻譯介紹了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從地球到月球》和《地心遊記》,另一位文學大師茅盾也在1917年編譯了英國科幻小說大師威爾斯的作品《巨鳥島》(以《三百年後孵化之卵》為名),這都是中國科幻小說發展史上值得一提的事。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魯迅先生當時就富有遠見地指出,由於科幻小說具有“獲一斑之智識,破遺傳之迷信,改良思想,輔助文明”的作用,因此他大聲疾呼:“導中國人群以進行,必自科學小說始。”

    魯迅先生說得多麽好啊!

    當新世紀的鍾聲響起時,我們願重複魯迅先生的話:“導中國人群以進行,必自科學小說始。”

    金濤“注釋1”

    “注釋1”注:金濤係中國科協科普文藝委員會主任。

    §§正文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