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要出版科幻小說?

    青少年閱讀科幻小說有什麽必要?

    這是我們多年來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也是主編這套《中國當代科幻小說選》要向讀者作一番交代的問題。

    我想起凡爾納的作品對後世的巨大影響。

    大家知道,儒勒凡爾納是法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大師,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他一生寫了75部科幻小說,被翻譯成各種文字,受到世界各國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的喜愛。凡爾納(1828~1905年)生活在19世紀,20世紀初他便離開了這個充滿幻想、科技發達的世界。然而他在1865年發表的科幻小說《從地球到月球》和另外一本名為《環繞月球》的科幻小說中,第一次描寫了人類登月探險的故事。1873年他的《海底兩萬裏》發表,這部小說描寫了尼摩船長駕駛一艘“鸚鵡螺號”潛艇在海底探險的故事。1889年他又寫了一本開發北極的科幻小說《北極的購買》,此外還有膾炙人口的《地心遊記》、《八十天環遊地球》、《氣球上的五星期》等。應該指出的是,凡爾納當時在作品中描寫的飛向月球也好,在海底世界自由馳騁的潛水艇也好,以及開發北極也好,都是現實生活中聞所未聞的,純粹是凡爾納大腦中的想象,可是凡爾納大膽的科學幻想和偉大的預見,卻大大鼓舞了許許多多的有誌之士,許多人正是從凡爾納的科幻小說中受到啟發,汲收靈感,而投身到把幻想變為現實的偉大事業中,作出了曆史性的貢獻。

    當代“潛艇之父”西蒙萊克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凡爾納是我生命的總導演。”

    阿特米拉拜特在他開始首次北極飛行時就宣稱:“第一個完成這個壯舉的人,並不是我,而是凡爾納,給我領航的是儒勒凡爾納。”

    俄國宇航之父、著名火箭專家齊奧爾科夫斯基(1857~1935年)說:“就是儒勒凡爾納啟發了我的思想,使我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幻想。”

    最有意思的是,凡爾納在一百多年前幻想的人類登月探險的出發地點--美國南部的佛羅裏達,在1969年7月16日美國發射的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阿波羅11號”,恰恰是在佛羅裏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而登上月球的--這當然絕對不是簡單的巧合。另外,還值得凡爾納驕傲的是,當1954年美國製造出第一艘核動力潛艇時,將它命名為“鸚鵡螺號”,以紀念凡爾納這位天才的科幻小說家,因為他當年在《海底兩萬裏》中所創造的尼摩船長的潛艇就是一艘核潛艇!隻不過由於當時的科技發展水平的局限,凡爾納對潛艇所用的核動力的描寫是錯誤的。這對於100多年前的一本科幻小說,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我們從凡爾納的作品對後來科學技術發展的預見性,特別是這些作品所產生的影響,不難發現科幻小說對於讀者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其實,科幻小說的這種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許多享有盛譽的科幻小說經典之作的共同特征。

    俄國的齊奧爾科夫斯基不僅是一位傑出的宇航火箭技術專家,也是一位天才的科幻小說家。他在科幻小說《在地球之外》中,係統地、完整地描述了宇宙航行的全過程,他在小說中提到了宇航服、太空失重狀態、登月車等,完全被現代太空技術的發展所證實。齊奧爾科夫斯基的天才預見,後來啟發了很多科學家。美國阿波羅計劃的領導者之一、著名火箭權威、原德國火箭專家馮布勞恩曾說過,一本描述登月計劃的科幻小說使我著了迷,“此書令我異想天開地去作星際旅行。這是需要我付出畢生精力去從事的事業”。1965年4月,在馮布勞恩領導下研製出總長85米的“土星5號”火箭,為美國阿波羅計劃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