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要偉大,誰要不朽,誰就要經常認真地進行自我分析。偉大文學家托爾斯泰就經常分析自己,因之寫出了不朽的巨著。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寫道,由於經常的自我觀察的鍛練,深入分析自己的心理過程和心境,從而使托爾斯泰得以在自己的文學作品中逼真地反映各種人的心理。

    讓我們高舉理智之燈沿著心理的隧道來燭照它的光明。人要前進,向著幽深的自我前進,隻有分析自己,認識自我,才能實現自我。

    自我觀察——自我分析的基礎

    自我觀察,就是人對自己的行動、行為、活動以及自己的體驗進行觀察。而記日記則是進行觀察的好方法。

    列夫·托爾斯泰在其小說《複活》中,借主人翁聶赫留朵夫的口說,寫日記並不是什麽孩子氣的事,而是跟自己的我,跟每個人的內心都有的、真正的、神聖的我談話。“日記中的”我“的確是一位最忠實、最理想、最坦白的觀察家了。它猶如心靈中的一麵鏡子,給現實生活中的”我提供最好的借鑒。托爾斯泰、捷爾任斯基、烏申斯基等人的日記都指出了自我觀察在自我評價和自我完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記日記有助於弄清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蘇聯女畫家奧斯特羅鳥莫娃——列別傑娃在《自傳筆記》中寫道:“我發現,當我處在憂鬱、絕望、苦悶的狀況時,我就總是想在日記中記點什麽,苦思一番自己。”她進一步寫道:“為什麽會這樣呢?是因為想使自己更加苦惱,還是因為一種本能的感覺或意識,覺得當一個人開始分析自己的感情、情緒和行為時,就會變得更加冷靜和安靜,似乎一切最痛苦和尖銳的東西都埋進了我的本子,跳到了紙上並留在那裏了……。”人離不開自己生活的環境,而環境的變化又影響著人的思想和情緒,遇到高興與的事,便興奮不已;遇到煩惱的事,便茶飯不思,那就真成“染之蒼則蒼,染之黃則黃”了。這時候,關鍵是要冷靜下來,如果過分興奮了則要“降溫”;如果陷入愁苦的困境則要超脫,記日記就能發揮這種功能。無數成功者的日記說明,堅持記日記有助於弄清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助於不斷深化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和理解。

    記日記有助於自省、自查。本世紀初,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楊杏佛先生說過:“日記雖小課,然作時多在清夜,追省一日所為,無異衡其功過防患未然,懸崖勒馬皆在此時。若日日無間斷,雖無意自省已盡自省之功矣。”在記日記時,“一日之所為”、“一日之功過”均要在腦子裏過過電影,憂其是那些不易被人察覺的事情,通過“慢鏡頭”的自省和自查就能早知早覺。堅持記日記的人,在生活的道路上也可能有一時的停滯,甚至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一般來說,他們能很快“刹車”,並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因為自省、自查的結果帶來的會是自勵,而自勵則更能激勵人進行積極的自查。

    記日記還有助於自我分析。傑出的政治活動家季米特洛夫說過:“青年,誰在睡下時不想想一天中學會了什麽東西,他就不會前進。……要找出時間來考慮一下,一天工作中做了些什麽:是正號還是負號。假如是正號——很好;假如是負號,那麽就采取措施。”記日記則是考慮一天中做了些什麽的最好的形式。夜深人靜之際,打開日記本,握筆凝神,條理一下思想,看一下一天進步在哪裏?如果出了問題,想一下問題出在哪裏?是方向,是方法,是情緒……?如果持之以恒,你定會在這一看、一想、一問中不斷正確地認識自己,不斷取得進步。

    一般來說,自我觀察分為直接的自我觀察和回溯自我觀察(即觀察自己在過去某個時候的作為如何,有什麽感受)兩種類型。記日記屬於直接的自我觀察,寫自傳和回憶錄則屬於回溯自我觀察。必須注意的是,自我觀察不應當成為毫無結果的消極的自我觀察和自我欣賞,而應當是個性自我意識和自我完善過程的發展。蒙田的《隨筆集》也可以說是一種回溯性的自我觀察。

    問題式自我分析法

    問題式自我分析法,就是通過回答問題,弄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回答問題時,一是注意實事求是,要小心謹慎地研究回答這些問題;二是重複做,連續做幾個月;三是如果對某些問題的答案不能確定,那就從那些不會存心奉承你的人的意見中分析自己。

    1.在人生中,我的使命是什麽?

    2.我具備什麽樣的才能?我是否盡了最大的能力,貢獻了自己所擁有的最大才能?

    3.最合適我的工作是什麽?我現在的工作合適嗎?合適是由於什麽原因造成的?

    4.我在做哪些有價值的工作,在做那些沒有價值的工作?

    5.我曾經因為懶散與拖拉的作風減弱了我的工作效率嗎?如果是的話應該如何改進?

    6.我是否持之以恒地完成了我的計劃?

    7.我曾經采取過什麽措施來改進、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