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若在驚濤駭浪中拋卻雙槳,誰就會被水吞沒;隻有以必勝之誌,在波峰浪穀間迎難拚進,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劉延魁就屬於後者。

    1993年9月,區衛生局黨委為重建業務停頓、百廢待舉的雙港衛生院領導班子,決定招聘正在市內進修學習、時年38歲的劉延魁等3人競爭院長。條件是:局下放權、責、利;寫出治院方案;聘任3年後,幹好了局任命,否則回原單位,局不在安排。第一輪,另兩個同誌就打了退堂鼓,劉延魁隻身前往。

    他到雙港衛生院一看,不僅大吃一驚,這哪像個衛生院啊:低矮的破舊平房,圍著個髒亂不堪的大院,院裏的蘆葦和蒿草有一人多高,草叢中,肮髒的泄水溝裏,活躍著蛤蟆、泥鰍、小魚和蛇,令人生厭、作嘔……由於地勢低窪,雨天積水深達60厘米;科室裏,陰暗潮濕,門窗殘破,窗上多處堵著硬紙板,僅存的幾塊玻璃滿是汙垢,連陽光都透不過來;陳舊、破損的診桌上,沒有起碼的資料和處方箋,有的是厚厚的塵土;塵封的藥架上,藥品寥寥,僅有台老式的心電圖機;全院各項工作,尤其是婦保、兒保等最基本的職能工作無人負責;職工消極,有的坐在家裏混工資,有的到港田集團或濱江商廈去打工,勉強上班者,來後也是打牌或睡覺;因經營太差,應診者甚少,故入不敷出,一看帳,叫人寒心,這個年收入最多不過6萬元的小單位,竟虧損9萬多元——要收拾這樣一個人心散漫、工作癱瘓的爛攤子,談何容易!對劉延魁來說,這可真是像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寫的“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啊!

    劉延魁的走馬上任,引起眾人關注。有的朋友好心勸他:“延魁呀,不行別幹了,那個地方不好弄!”還有的人說:“隻要你到這兒來了,就陷到了腰深,如果你還呆在這兒,就會陷過脖頸兒!”更多的人是在觀望他下步棋怎麽走。

    麵對這積重難返的困境和職工們等、靠、要的惰性,劉延魁決心重整旗鼓,背水一戰:“不把這衛生院搞好,我誓不離開!”

    他用他在區多次獲獎的書法,鄭重寫下並掛在牆上:“院興我榮,院衰我恥!”

    他認為:“千頭萬緒抓人頭,抓人先抓精氣神。‘精氣神’的核心是什麽?是昂揚鬥誌,是艱苦奮鬥!”

    沒有資金,他就動員、組織和帶領大家清理院容:割除雜草,抽去積水,平整院子,墁上地磚——不論幹什麽活,他都是風風火火地勇打猛衝!別人看他渾身泥土、滿臉汗水地忙這忙那,勸他休息一會,他卻風趣地說:“我在農村當了十年隊長,沒有我幹不了的力氣活;這算得了什麽,不過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兒!”

    他這坦誠的俏皮話,把在場者都逗笑了,這開懷的笑聲驅走了疲勞,活躍了氣氛,鼓舞了士氣。在他拚命苦幹的感召下,年近古稀的原朱副院長,淩晨3時到診室搞衛生,當劉院長早7時進屋時,隻見朱老滿頭滿身都是灰塵、蛛網……劉延魁又向親友借來錢,修葺、粉刷了房屋,購置了必備藥品。經曆一個多月緊鑼密鼓地全麵整飭,於當年10月28日複診開業——職工們看到了曙光,歡呼雀躍;區、鎮領導喜出望外,充分肯定!

    複診後的創業更加艱辛。在一沒錢、二沒信譽、三沒社會地位的窘境中,工作起來困難多多。有這樣一個事例,為讓職工喝熱水和吃熱飯,院裏生了個爐子,有一次煤不夠了,職工到旁邊的單位去借,卻被無情地拒絕說:“把煤借給你們,你們還得起嗎!”這個職工隻能忍氣吞聲地悻悻而歸,他回來一學說,一個個心旌搖曳,議論紛紛,善於言傳身教的劉延魁,借此告誡大家:“我們不要生氣,要爭氣!隻有摽起膀子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地拚幹、創新,改善服務態度,提高醫療質量,才能博得群眾信任,提高社會地位,增加經濟效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