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語重心長的一席話,使在場者都頷首心服地取得了共識。緊接著,就打了一場改善醫療環境的人民戰爭。

    劉延魁來後第二年的夏季,一下雨,不僅低窪的院裏積水一尺多深,室內的雨水也有半尺,他勇率全體醫護人員,挽起褲腿赤著腳,揮動鐵鍁打壩、排水,既保護了藥品不受損,也能正常應診。

    這年10月,局、鎮領導決定翻建該院,以改變現有的醫療環境。翻建本身就是傷神耗力之事,對該院來說更是一波三折。在為期9個月的翻建中,光是繁雜的搬遷臨時辦公地點,就達4次,而每次都是精明強幹的劉院長帶領職工自己動手。別人不會騎三輪車,他就一趟一趟地運送物品,從未向任何單位伸過一次手,要過一個人。1995年7月15日,450平米的兩層新門診樓交付使用,全院蕩漾著從未有過的歡波笑浪……

    情係群眾,深入社區

    大家夢寐以求的新樓是建成了,但如何管理和應診,以充分調動全體醫護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並使患者感到方便和滿意,這才是最重要的。

    為使新醫院,出現新氣象,善籌謀、重實幹的劉延魁的治院韜略,主要有五個高招:一是,堅決走以法治院之路。這個“法”,就是全體職工都必須恪守的規章製度。到今天,全院有方方麵麵、大大小小的製度、規定100多項,大到涉及全院的改革決策,小至一個燃氣灶的使用,事事都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二是,以人為本聘請醫界高手,增強技術實力。他從市內先後請來醫大三院主任、中醫學院教授、兒童醫院主任等名家坐堂應診,既優質服務了群眾,提高了本院的知名度,又在傳、幫、帶中,培養了技術骨幹。

    三是,添置先進設備。劉院長根據孔夫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語,著眼最新科技,購置醫療設備。他上任伊始,就從兄弟單位借錢,加上他從家拿來的5千元,購進了一台B超機。盡管有人疑惑,有人擔心,但事實驗證了劉院長決策的正確:當年就收回4萬5千元的投資!接連購置的血流變、一滴血,等等,社會和經濟效益也很顯著,且都走在全區各衛生院之前。有的說:“劉延魁就是膽兒大!”其實,在“膽兒大”的背後,是他遠見卓識的洞察力。

    四是,千方百計提高服務質量。他提出的讓患者看病舒心、診病順心、拿藥放心的“三心服務”,廣受好評!

    五是,改革創新地在全係統率先開展卓有成效的社區服務。從1994年開始,劉院長他們就在社區開展電話出診、家庭病床、巡回醫療、預約定藥、送醫送藥和B超、心電圖入戶檢查等多種社區服務;到1998年,又健全了組織,完善了服務,設專人、專櫃、定期入戶檢體,進一步擴大了服務範圍,同時,開拓創新的劉延魁,又推出了“健康檔案服務”的新形式,這就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官醫作風,滿足了廣大群眾的需求,使醫療服務如柔柔輕風、絲絲春雨,一年四季都滋潤著普通百姓的心田……十二年來,社區衛生服務小組,不僅走遍全鎮的機關、學校、工廠、家庭,而且在辛莊、灰堆、鹹水沽、小海地、西青、大港等地,也都留下了他們上門服務的足跡。一位大港居民,在寫給劉院長的信中情深意摯地說:您治好了我這多年的頑疾,親友們都驚歎不已,他們中的一些人也身有病痛,不知貴院能否也為我們建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