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人高馬大、性情豪爽的馬海泉,不僅在事業上是個永不服輸、爭先創優的強者,在生活上,也是個重情篤義、敬老睦鄰、愛妻疼子的俠骨柔腸之人。他平時覃思寡語,而對一些人生重大問題,卻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比如,在談到一個人緣何能夠成功時,他慧鋒迭出地講:“一個人要取得成功,既需要較高智商,更應有出眾情商。而性格則是構成情商框架的主體——積極的性格極其重要!在環環緊扣的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隻有忠實重信、精誠合作,方可安身立命,成就功業。而要做到這樣,性格則起著決定的作用。積極的性格,諸如認真、勤奮、樂觀、沉著、剛毅、大度、慷慨、坦誠、重信、謙虛、熱情等,定會使人更有關愛心和進取心,也更具人格魅力和競爭實力,在人際關係上,也是上佳的連心橋、強磁鐵、粘合劑!我認為:一個完美的人生,應有成功的事業、幸福的愛情、和諧的親情和真誠的友情,而這四大要素所依賴的,也都是積極的性格!”

    馬海泉這源於實踐的深入思考和獨立見解,完全符合人們的思想認識和對生活的理想追求。

    人的一生,即使英雄豪傑,也不能總是風口浪尖,刀山火海,金戈鐵馬,叱吒風雲,他們也應有夕陽素月,花前柳下,鶯歌燕舞,溫柔旖旎……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國家大事,固然能彰顯主人公德才的本色,夫妻恩愛、兒女情長等家庭瑣事,也大多打上當事者品格的標記。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魯迅在《答客誚》中說:“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馬海泉就有一個為給長子麗川治病而嘔心瀝血譜寫的感天動地的生動故事。

    在馬海泉當赤腳醫生8年後的1972年初,他同本村小他1歲、4歲就沒娘、跟著扛活父親長大的孫春茹結婚。性格爽朗、幹活麻利的春茹,裏裏外外挑起了全部家庭重擔:既做衣、做飯、精心伺候年邁有病的公婆和日夜在外奔忙的丈夫,又下地挑溝、推車、插秧、割稻……日子過得雖然緊巴、清苦,但卻如民諺所說:“家貧和也好”!當年12月生子麗川後,全家人歡天喜地,早就盼著孫子的海泉父母,更是樂得合不上嘴,一天不知要笑多少遍、親吻多少次!

    然而,豈料禍從天降!正當11個月健康可愛的小麗川咿呀學語、在炕上邁步學走之時,一天,海泉家正吃早飯,有個村民揹著生病的孩子進來,那孩子在海泉家拉了一炕。海泉發現病孩腿軟、發燒等症狀後,建議家長到醫院複查。第二天一查,那孩子得的是小兒脊髓灰質炎。作為醫生的海泉知道,這是傳染性很強的一種病毒!一個可怕的念頭浮現於他的腦際:“我的孩子可能被傳染!”

    那年全區有100多個這種病人,但當時無特效藥,沒法預防和醫治!13天後,果然大禍臨頭:原本白胖健美、聰明伶俐的小麗川,開始發燒、吐泄,除兩臂和頭部外,其他部位都不能動!夫婦倆抱著愛子到天津市傳染病醫院一檢查,得到證實,住院輸液4天後,權威醫生說:“將來這孩子最好的結果是,隻能坐著,別的全不能。”夫妻倆一聽,有如五雷轟頂,頓時萬念俱灰,淚如雨下,隻得無可奈何地抱起孩子,邁著極其沉重的腳步懆懆回家……此後,馬海泉四處尋醫,八方覓藥,在當時農村生活困難之時,全家人省吃儉用、節衣縮食,想盡了中國能找到、中醫能采取的各種辦法,救治麗川之病,諸如,吃藥、針灸、按摩、竹管療法、中藥熏洗……海泉從村保健站下班回家後,每天用一個小時,給麗川按摩,幫其被動鍛煉,一直堅持了6年!蒼天不負苦心人。到孩子5歲時,盡管腿還有些麻痹,但已能推著三個軲轆的小車,一拐一瘸地自己走了。1978年上半年,在孩子6歲時,格外留心的馬海泉,從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說河北省元氏縣有個公社衛生院的大夫,可以用肌腱移置手術治愈此病。於是,他懷著一線希望,抱著麗川,帶著做飯的煤油爐和米、麵,同本村另兩名得一樣病的孩子及其家長前往。他住不起醫院,無錢下飯店,就住在當地小學裏一間閑置的舊房裏,用煤油爐自己做飯吃。因病人太多,說半個月後才能挨上個兒。經托人說情,加之作為同行的海泉真誠而得體的傾心交談,很快得到了大夫的同情和信任,一下子拉近了兩顆心的距離,這就得以在第三天做手術,並同意讓海泉親眼目睹全過程。大夫給小麗川每打一針麻藥和每動刀拉一下,孩子那聲嘶力竭地號啕哭叫,都使馬海泉撕心裂腑地疼痛!他看著、聽著、想得很多:“如果我不當村醫,孩子就不會被傳染,也不會有眼前慘然的一幕——我真是對不起孩子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