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轉而又想:“幹村醫是領導的信任,群眾的需要——我不能光顧自家,要為大家!孩子的病我當然要治,村醫也要繼續幹,而且一定要幹得更好!”

    此刻,馬海泉那遠在千裏之外家裏的賢妻孫春茹,既要照看上下都差兩歲的麗華、麗瑩兩個幼子、侍奉病弱的公婆,又要下地幹活、頂家過日子,還魂牽夢繞地日夜惦記著丈夫和長子:“海泉這個27歲的大老爺兒們,怎麽能擺弄從未離開過媽媽的孩子呀,何況他還要自己買菜、做飯、抽洗;手術做得如何?術後他又怎麽辦呢?”

    那時附近沒有電話,也難以郵信——她想著想著,熱淚漣洏……知夫莫如妻。春茹的擔心果不其然!麗川的兩個膝蓋做手術後,雙腿都打了石膏,大夫不讓彎曲。海泉怕他動,就兩手托著。孩子的吃喝拉尿,他都要一手小心地托孩,一手艱難地料理——他就這麽一直托著,托著,連續三天三夜都不放下,隻有等哄著孩子睡著了,自己才肯坐著稍微眯一會兒。當傷口疼得孩子一聲聲地哭鬧時,海泉就一針針刺心般地難受。馬海泉講到這裏,哽咽話止,淚水奪眶而出,我的眼睛也情不自禁地濕潤了……這真可謂:感天動地父子情,世間誰能不動容!可憐天下父母心呦,所有做兒女的,難道能不深切牢記、高度珍惜、全心回報父母這白璧無瑕的崇高親情麽!世上的兒女們,就是用怎樣的孝舉之舉,也難以報答父母養育、摯愛自己的深恩厚澤啊!

    馬海泉在那裏操勞、苦熬17天,經主治大夫同意,帶著孩子回家。在他和全家人的精心護理下,3個月後,一拆掉石膏,麗川就可以拐著雙拐走路了。到麗川8歲在本村上學時,海泉讓6歲的二子麗華背著書包,作為因不足歲而無學籍又無課本的旁聽生,陪拄雙拐的哥哥一起去上課。海泉循循善誘地教導他倆:“我和你媽都是苦水裏泡大的,你倆能有今天也挺不易——你們要永遠牢記這一點,把它作為學習、工作和進步的動力!今後,你們一定要正直做人,踏實做事,敬老愛小、寬厚待人,努力為大夥兒多做好事,隻有這樣,人家才能看得起你,你自己也感到活得有意義。能為大家多做好事,也要有真本事,這本事來自勤奮學習和實際鍛煉,哥倆要互幫、互學、互相促進:麗川要在文化上指導弟弟;麗華在行動上幫助哥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