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介紹

趙某,男,14歲,初中二年級學生,因上課小動作不斷,注意力不集中來就診。

從小好動,坐不住,聰明伶俐。5歲入小學,一、二年級學習成績好,三年級起學習成績漸下降,小學五年級以後,一直聽課不認真,注意力分散,很少能堅持聽課10分鍾,考試成績60~70分,偶有不及格。與同學講話,好欺負人,破壞課堂秩序。做作業時邊做邊玩,做事有頭無尾。課餘時間特別好動,與同學打鬧,不知輕重。情緒易衝動,好發脾氣,特別喜歡看武打電視片,模仿其中武打動作,經常闖禍。上中學後仍有注意力不集中等多動症狀,學習成績不穩定,時好時壞,有多門功課不及格。看電視時,手腳也閑不住。平時父母對患兒的頑皮責打較多。

患兒一胎一產,足月難產,出生時窒息約2分鍾,母親早期有先兆流產,注射黃體酮保胎。生後發育過程正常,自幼頑皮好動。

父母非血緣婚,均為工人,經濟情況較為緊張,居室擁擠,孩子學習環境嘈雜。家族中父親及家叔年幼時好動頑皮。

體格檢查:發育良好,無畸形,心肺正常。對指及雙手輪替動作笨拙,其他神經係統檢查未見異常。

精神檢查:意識清晰,衣著整齊,一般接觸好,多動不寧,拿起診室桌上的叩診錘隨意亂敲,一會兒又擰桌上的膠水瓶蓋,注意力明顯不集中。智力無明顯落後,知道上學不能做小動作,但管不住自己。有求知欲,想好好學習以便能上重點高中。腦電圖前額葉及額葉區慢波(δ、θ波)優勢;腦幹誘發電位未見異常。

心理測驗:艾森格人格測驗為膽汁質多血質混合型氣質;韋氏智測及S-M適應能力測驗正常;多動症康納氏父母及教師量表評分陽性;持續注意力測驗顯示重度注意力缺陷。

二、診斷

多動性障礙,聯合型(ADHD-CT)。

診斷依據:典型臨床症狀如從小好動,坐不住;聽課不認真,注意力分散;情緒易衝動,好發脾氣;學習成績下降。心理測驗如多動症康納氏父母及教師量表評分陽性,持續注意力測驗顯示重度注意力缺陷,特別是多動性障礙格式診斷量表(DSM-Ⅳ)顯示為注意缺陷多動綜合征聯合型(ADHD-CT)。

三、病案分析

本例家族中父親及家叔年幼時好動頑皮,暗示本病與遺傳和素質有相當大的關係。腦電圖前額葉及額葉區慢波(δ、θ波)優勢說明前額葉及額葉發育相對落後,加上孩子出生時有窒息,母親早期有先兆流產,曾注射黃體酮保胎,這些都是本病的生物學原因。現代研究認為情景性多動症與不良的社會、家庭或學校的環境關係密切,而對於持續性多動症,環境因素主要起誘因作用。本例家庭住房擁擠,孩子沒有獨立的學習環境,空間有限,孩子做作業時,父母看電視,幹擾了孩子。有時家長過於關心孩子,孩子做作業時,一會兒削個蘋果,一會兒遞塊點心,也使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好做小動作,均可誘發本症。

四、治療與幹預

(1)藥物治療:利他休、專注達對多動症均有較好的療效,但要注意,一定要在醫師指導下選擇性服用,還要遵循用藥原則,以免副作用對孩子造成危害。

(2)注意力訓練:拚拚圖、走迷宮、找出兩個圖案相同點(或不同點)、彈琴等,都是訓練注意力集中的好方法,但一定要是患者感興趣的才行。也可應用注意力訓練軟件進行注意力訓練。

(3)心理治療:重點調整家庭環境,父母要改變管束過嚴、動輒打罵和溺愛放任這兩種不正確的教育方法,以消除各種緊張刺激。嚴格作息製度,減輕作業負擔,增加文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