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家庭道德環境

    家長自身作為社會文化的載體,也在影響著子女。子女通過觀察、模仿來認同或改變自己的態度與行為。因此,家長應做到作風正派,品德優良,工作勤勉,有高尚的生活情操和審美情趣以及文明的言談舉止,創設文明、正氣、向上、積極地待人處世的氛圍,讓子女在這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接受潛移默化的熏陶。

    五、為孩子創設民主寬鬆、和諧溫馨的精神環境和家庭氛圍

    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創設一個寬鬆民主的精神氛圍,是孩子的身體、個性、愛好得到自由、健康發展的保證。父母應注意,要有耐心傾聽孩子說話的習慣和修養;堅持民主、平等地討論問題,不武斷,也不無原則地遷就子女;真實、溫和、明確地說出對子女的感受,但不貶損他,更不能隨意嗬斥、打罵子女;家長要善於讚許、表揚、鼓勵孩子。

    在和諧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中學生往往心情愉快、性格開朗、願為他人著想、對生活充滿熱情。家庭成員之間感情不和,言行衝突,會直接影響到子女的情緒波動,使之產生心理上的不良反應。因此,家長要對人熱情、好客、樂於助人,經常保持心情開朗、愉快。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關愛,尊重老人,相互坦誠、理解、和藹、忍讓,特別是家長不可自由放縱、粗言穢語、相互謾罵甚至動粗。

    總之,在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中,家長自身素質的提高,是家庭教育質量的關鍵。營造溫馨、和諧、健康、文明、向上的家庭環境是每個家長的責任與義務。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