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學生選擇學校,是現代社會很普遍很正常的現象。擇校的根本原因是由於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匱乏所造成的。擇校問題經常困擾著家長。

中學生選擇學校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一、盡量堅持就近入學的原則

初中階段屬於義務教育階段,孩子應就近在自己戶籍所在地的學校去上學。擇校應就近不就遠。學校離家太遠,一是孩子上下學會浪費大量時間;二是往返乘車,增加了不安全因素;三是增大了教育成本,家長需要增加教育支出。

二、擇校要征求並尊重孩子的意見

有些中學生擇校,家長不尊重、不征求孩子意見,自作主張,結果是在家長的操縱下孩子上了學,但不喜歡選擇的學校。擇校是孩子求學的大事,父母應尊重孩子的參與權,讓他們參與到選擇什麽樣學校的決策中去。孩子參與了決策,他就把權利和義務統一起來,“我選擇,我負責”,就懂得承擔責任。

三、會學、樂學比擇校更重要

選擇了一所理想的學校,並不是就把孩子放進了保險箱。中國有句古語,“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進入理想學校,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關鍵的問題是中學生要學會學習,樂於學習。主觀能動性發揮不出來,再好的學校也不能讓孩子有良好的學業成績。家長和中學生一定要走出重擇校而輕學習的誤區。同時,也要考慮孩子承受的壓力問題。大凡名校,中學生的壓力都比較大,選擇名校,孩子和家長都承受著更高的心理壓力。對此,應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我們常說“做雞頭還是做鳳尾”,有的孩子在名校,可能是“鳳尾”。在強手如林的環境下,學業排名靠後有可能傷及自尊。有的孩子可能在普通學校是“雞頭”,“雞頭”的排位有助於他增強自信。

四、擇校要考慮家庭經濟承受力

擇校尤其是跨區縣、跨市擇校,勢必增大家庭教育投資,有的家長存在盲目攀比心理,看到人家孩子去外地名校就讀,自己也如此效仿。中學階段尤其是高中階段,家庭教育投資明顯加大,擇校比就近入學明顯要多追加投資。能不能承受這種經濟壓力,是家長必須考慮的現實問題。

五、對擇校的孩子,要加強經常性的教育

擇校後,家長一般距孩子遠了,和學校聯係不大方便。加強擇校期間和學校的聯係,經常性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品德和學業發展情況等,就成了中學生家長要特別重視並加以解決的問題,萬萬不可把教育責任全盤推給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