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濂溪先生曰:剛善,為義,為直,為斷,為嚴毅,為幹固;惡,為猛,為隘,為強梁。柔善,為慈,為順,為巽。惡,為懦弱,為無斷,為邪佞。惟中也者,和也,中節也,天下之達道也,聖人之事也。故聖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惡,自至其中而上矣。——周敦頤《通書·師》

    11.02伊川先生曰:古人生子,能食能言而教之。大學之法,以豫為先,人之幼也,知思未有所主,便當以格言至論日陳於前,雖未有知,且當薰聒使盈耳充腹,久自安習,若固有之,雖以他說惑之,不能入也。若為之不豫,及乎稍長,私意偏好生於內,眾口辯言鑠於外,欲其純完,不可得也。——《二程文集》卷六《上太皇太後書》

    11.03《觀》之上九曰:"觀其生,君子無咎。"《象》曰:"觀其生,誌未平也。"傳曰:君子雖不在位,然以人觀其德,用為儀法,故當自慎省,觀其所生,常不失於君子,則人不失所望而化之矣。不可以不在於位故,安然放意無所事也。——《程氏易傳·觀傳》

    11.04聖人之道如天然,與眾之識,其殊邈也。門人弟子既親炙,而後益知其高遠。既若不可以及,則趨望之心怠矣。故聖人之教,常俯而就之。事上臨喪,不敢不勉,君子之常行。"不困於灑",尤其近也。而以己處之者,不獨使夫資之下者勉思企及,而才之高者亦不敢易乎近矣。——《程氏經說》

    11.05明道先生曰:憂子弟之輕俊者,隻教以經學念書,不得令作文字。子弟凡百玩好皆奪誌。至於書劄,於儒者事最近,然一向好著,亦自喪誌。如王、虞、顏、柳輩,誠為好人則有之,曾見有善書者知道否?平生精力一用於此,非惟徒廢時日,於道便有妨處,足知喪誌也。——《二程遺書》卷一

    11.06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欲且教之歌舞,如古《詩》三百篇,皆古人作之。如《關雎》之類,正家之始,故用之鄉人,用之邦國,日使人聞之。此等詩,其言簡奧,今人未易曉。別欲作詩,略言教童子灑掃應對事長之節,令朝夕歌之,似當有助。——《二程遺書》卷二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