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晉》之初六在下而始進,豈遽能深見信於上?苟上未見信。則當安中自守,雍容寬裕,無急於求上之信也。苟欲信之心切,非汲汲以失其守,則悻悻以傷於義矣,故曰:"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然聖人又恐後之人不達寬裕之義,居位者廢職失守以為裕,故特雲初六裕無咎者,始進未受命當職任故也。若有官守,不信於上而失其職,一日不可居也。然事非一概,久速唯時,亦容有為之兆者。——《程氏易傳·晉傳》

    7.12不正而合,未有久而不離者也;合以正道,自無終睽之理。故賢者順理而安行,智者知幾而固守。——《程氏易傳·睽傳》

    7.13君子當困窮之時,既盡其防慮之道而不得免,則命也。當推致其命以遂其誌。知命之當然也,則窮塞禍患不以動其心,行吾義而已。苟不知命,則恐懼於險難,隕獲於窮厄,所守亡矣,安能遂其為善之誌乎?——《程氏易傳·困傳》

    7.14《井》之九三,渫治而不見食,乃人有才智而不見用,以不得行為憂惻也。蓋剛而不中,故切於施為,異乎"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者矣。——《程氏易傳·井傳》

    7.15《革》之六二,中正則無偏蔽,文明則盡事理,應上則得權勢,體順則無違悖,時可矣,位得矣,才足矣,處革之至善者也。必待上下之信,故"巳日乃革之也。"如二之才德,當進行其道,則吉而無咎也。不進則失可為之時,為有咎也。——《程氏易傳·革傳》

    7.16鼎之有實,乃人之有才業也,慎所趨向。不慎所往,則亦陷於非義,故曰:"鼎有實,慎所之也。"——《程氏易傳·鼎傳》

    7.17士之處高位,則有拯而無隨;在下位,則有當拯,有當隨,有拯之不得而後隨。——《程氏易傳·艮傳》

    7.18"君子思不出其位。"位者,所處之分也。萬事各有其所,得其所則止而安。若當行而止,當速而久,或過或不及,皆出其位也,況逾分非據乎?——《程氏易傳·艮傳》

    7.19人之止難於久終,故節或移於晚,守或失於終,事或廢於久,人之所患同也。《艮》之上九,敦厚於終,止道之至善也。故曰:"郭艮,吉。"——《程氏易傳·艮傳》

    7.20《中孚》之初九曰:"虞吉。"《象》曰:"誌未變也。"傳曰:當信之始,誌未有所從,而虞度所信,則得其正,是以吉也。誌有所從,則是變動,虞之不得其正矣。——《程氏易傳·中孚傳》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