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問:"必有事焉",當用敬否?曰:敬是涵養一事。"必有事焉",須用集義。隻知用敬,不知集義,卻是都無事也。又問:義莫是中理否?曰:中理在事,義在心。——《二程遺書》卷十八

    2.23問:敬、義何別?曰:敬隻是持己之道,義便知有是有非。順理而行是為義也。若隻守著一個敬,不知集義,卻是都無事也。且如欲為孝,不成隻守著一個孝字。須是知所以孝之道,所以侍奉當如何,溫清當如何,然後能盡孝道也。——《二程遺書》卷十八

    2.24學者須是務實,不要近名方是。有意近名,則為偽也。大本已失,更學何事?為名與為利,清濁雖不同,然其利心則一也。——《二程遺書》卷十八

    2.25有求為聖人之誌,然後可與共學;學而善思,然後可與共適道;思而有所得,則可與立;立而化之,則可與權。——《二程遺書》卷二十五

    2.26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惟聖人之道無所進退,以其所造極也。——《二程遺書》卷二十五

    2.27謝顯道見伊川,伊川曰:"近日事何如?"對曰:"天下何思何慮?"伊川曰:"是則是有此理,賢卻發得太早。"在伊川直是會鍛煉得人,說了,又道:"恰好著工夫也。"——《二程外書》卷十二

    2.28謝顯道雲:昔伯淳教誨,隻管著他言語。伯淳曰:"與賢說話,卻似扶醉漢,救了一邊,倒另一邊。隻怕人執著一邊。"——《二程外書》卷十二

    2.29橫渠先生曰:"精義為神",事豫吾內,求利吾外也,"利用安身",素利吾外,致養吾內也;"窮神知化",乃養盛自致,非思勉之能強。故崇德而外,君子未致知也。——張載《正蒙·神化》

    2.30德不勝氣,性命於氣;德勝於氣,性命於德。窮理盡性,則性天德,命天理。氣之不可變者,獨死生修夭而已。——張載《正蒙·誠明》

    2.31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物有未體,則心為有外。世人之心,止於見聞之狹;聖人盡性,不以見聞梏其心。其視天下,無一物非我。孟子謂盡心則知性知天以此。天大無外,故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張載《正蒙·誠明》

    2.32仲尼四絕,自始學至成德,竭兩端之教也。"意",有思也;"必",有待也;"固",不化也;"我",有方也,四者有一焉,則與天地為不相似矣。——張載《正蒙·誠明》

    2.33橫渠先生作《訂頑》曰: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長其長;慈孤危,所以幼其幼。聖,其合德;賢,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殘疾、煢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無告者也。"於時保之",子之翼也;樂旦不憂,純乎孝者也。違日悖德,害仁曰賊,濟惡者不才,其踐形,惟肖者也。知化則善述其事,窮神則善繼其誌。不愧屋漏為無黍,存心養性為匪懈。惡旨酒,崇伯子之顧養,育英才,潁封人之錫類。不弛勞而底豫,舜其功也;無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體其受而歸全者,參乎!勇於從而順令者,伯奇也。富貴福澤,將厚吾生也;貧賤憂戚,庸玉女於成也。存,吾順事;沒,吾寧也。——張載《西銘》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