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要清淡少油膩:吃清淡膳食有利於健康,即不要太油膩,不要太鹹,不要過多的動物性食物和油炸煙熏食物。由脂肪供給的能量占食物提供總能量的20%~25%為宜,即應該遵循以穀類素食為主的原則,絕不能以動物性和脂肪食物為主。

    幾種食用油的保健功能

    食用油有植物油和動物油兩大類。但各種食用油都是主要含中性脂肪都是主要含中性脂肪,其次為磷脂、膽固醇和維生素A、D、E等。

    脂肪由各腫脂肪酸構成,它供給人體熱量和不飽和脂肪酸,這種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如果體內缺乏它,便會出現皮膚粗糙,膠屑及頭發幹脆易落等現象;反之,若供應充足,人體皮膚就光滑潤澤,頭發烏亮,容顏更加美麗;因此人們又稱不飽和脂肪酸為“美容酸”。

    可見,油的營養價值高低是以含不飽和脂肪酸的多少而定,多則營養價值高。植物油中的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高,棉籽油、芝麻油、花生油次之。既然食油是人體脂肪的主要來源,又是一種較好的調味品,所以,有些人認為吃油越多,對身體越應有好處,其實不然。

    竟吃多少油為好呢?一般說來,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食油量有所不同,如寒冬季節體內需要多產熱保暖;在冰天雪地野外工作或冷庫工作的人及重體力勞動者,他們熱量消耗較多,就應多吃些油脂。此外,因為油能抑製胃酸的分泌,所以胃酸多的人也可多吃些油脂。盛夏,由於天氣酷熱,食欲往往不好,加上因出汗飲水多衝淡了胃液,消化功能低,因此應少吃油;肝膽疾病患者,因膽汁分泌減少,脂肪不易消化,也不宜多吃油;患胃腸炎或痢疾的人,胃腸功能紊亂,也不要多吃油膩食物,以免加重病情;至於血脂高及肥胖的人,當然也是不宜吃油脂類過多的食物,以免更胖或使血脂更高,此外,尚應意的是,做菜時放油過多,菜表麵有一層層的油,吃進胃後消化液不能充分和菜類接觸,反而影響消化吸收,我油的食物膩人,必然影響食欲,如遇天冷受涼等誘因,還會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雖然油炸食物的味道好,但因油溫較高,某些營養成分遭到破壞,故少吃為好。

    吃動物油好還是吃植物油好呢?一般說來,中老年人,特別是患有心血管病(如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及糖尿病、肝膽疾病的人,吃植物油比動物油好。因為植物油不僅能供給較多的必需脂肪酸,而且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對防治動脈硬化具有良好作用,食後可降低膽固醇。所以人們又稱植物油為“驅除病魔的好友”。動物油吃起來雖然味道好但長期食用,容易造成動脈硬化而引起高血壓和冠心病。因此,植物比動物油好,但植物油中也含有有害物質,如煤油的花生及玉米中往往夾雜一些黴爛的花生及玉米,因此榨出的油中含有一些強致癌的黃曲黴素。又如棉籽榨油,其中含有大量棉酚,吃了這種油,可立即中毒,也立即中毒。有的地區一年中死於棉酚中毒,達兩千多人。

    但如把棉籽炒熟後榨油,其中所含的棉酚甚微,食油,其中也含有一種不易消化吸收的芥酸,它隨血流而沉澱下來,能導致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所以國際標準規定,菜籽含芥酸超過5%不能食用。不過,您不用擔心,國內早已培植出低芥酸,低於國際所規定的標準。

    那麽,在日常生活中究竟怎樣食用各種油類呢?一般認為,食用各種食油以采用輪換吃法為好,因為這種吃法可減少或避免各種食油中的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危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