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木偶一般被人耍來耍去,讓說什麽就說什麽,讓寫什麽就寫什麽,有些領導還會覺得這就是自己的意思。難怪有作為的領導喜歡“深潛”,就是花一段時間留在某一處,深入細致地了解每一個細節,監控流程與進展。有人或許會覺得太忙,這樣做太費時間,不值得。我以為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忙這麽一說,不做某件事隻是因為你覺得還不夠重要;也沒有怕麻煩別人一說,隻有怕麻煩自己的。沒有比了解實際情況更加重要的事情了,也難怪有些領導人會突然改變行程安排,其意義恐怕就是為了突破這層蒙蔽的牛皮。

    有一種互動式溝通管理模式是值得提倡的,那就是領導與下屬都敞開心扉交流,從而達到上下一心。下屬要求了解領導的期望、壓力來源、脾氣秉性、長短處、時間安排及喜歡的工作方式等等,以達到最優的工作進度安排,選擇最有效的工作方法。這種下屬的目的是事業和工作的有效進行,而不是控製領導或是領導階層。他們既有自己的個人主見,同時也不忘征詢領導的意見和看法;他們忠誠勤勉,親和堅貞,懂得維護領導的形象,但也不偏袒你的錯誤。他們珍視與你的友誼,積極分擔你的憂愁,並以自己的觀察和智慧來影響、改變領導人的思維和行動。這種積極主動的下屬是非常珍貴的人才,他們是值得培養的新一代領導人,因為他們不但會管理下屬,也會管理上司。有哪一個領導人不是從下屬開始做起的呢?

    CBS公司的行政副總裁斯坦利賓有一本有趣的書--《扔掉大象:管理上司的藝術》,為“管理上司”做了生動的論述。在這裏大象指的就是上司,而下屬就是馴象師。這可能會讓領導們不太舒服,且讓我們來看一看他是怎麽說的。

    在馴象的旅途中要經曆控製、管理和扔掉大象這樣三個階段。首先,為大象的到來做好準備,鎮定地問候大象,學會使用大象的語言,為大象清掃垃圾,用大象所需要的信息喂飽他們、照顧他、讚許他。在他勝利時為他慶賀、在他失意時撫慰他……逐漸地,我們學會了信任大象,雖然他們有時不值得信賴。我們即使認為自己聰明絕頂,也必須按大象的命令行事,這樣就要找到一種平衡,比如不易察覺地巧妙違抗……到了最後,我們可以舉重若輕,慢慢地扔開大象了。

    作為大象,你怎麽想?當然領導人不願意被馴服,更不願被拋棄。問題的關鍵是對下屬的依賴程度。如果你還沒有退休的計劃,那麽遇到事情後你的第一個反應都是找同一個人,這就是危險的信號。如果這個人已經開始自作主張了,你要麽忍痛請他走人,要麽你就計劃退休後到哪裏釣魚吧。

    管理下屬和被下屬管理,是領導人領導實踐的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麵。在看到領導對下屬巨大的影響力之後,不能忘記下屬對上司的反影響,這種影響隻要不是惡意的欺詐和控製,沒有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出於不同層麵的領導者,積極使用“管理上司”的武器,有利於上下溝通,齊心協力,形成緊密團隊,共同前進。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