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津浦線 29 桃山集火紅如海

桃山是個古驛站,唐朝始設,取名桃山驛,名字來自附近的山名。北宋時,著名詩人陳師道在任徐州知府時,常來此地遊玩,對這裏產生了濃厚的感情。後來陳師道被奸人所害,削職為民,來到此山隱居。他喜愛桃樹,整日在山上栽桃樹,管理桃樹。結果山上長滿了桃樹,枝繁葉茂,春天桃花燦爛,火紅如海,形成當時的一大景觀。

2009年5月29日9時16分,車站工作人員目送著最後一班列車安全駛過,隨著調度命令的下達,桃山集火車站被撤銷。這個昔日熱鬧的小站褪下華麗的外衣,還原成一個普通的村莊。

桃山集站建於1942年,為四等中間站,地處安徽境內。新中國成立以後,先後有170餘名職工紮根小站,他們用堅強的意誌和“一點也不差,差一點也不行”的精神,信守著鐵路人的職業諾言,鑄就了“在崗一分鍾,標準六十秒”的閃光站魂,凝煉了安全生產“五個一”的作業標準特色:堅持用好每一道作業程序,堅持做好每一個標準手勢,堅持走好每一個接車步伐,堅持說好每一句作業用語,堅持寫好每一項表簿資料。堅定而開闊,嚴細而深情,給每趟列車送去撫慰與安寧。1987年5月車站獲得“全路先進中間站”稱號,1995年被團中央、鐵道部命名為“全國青年文明號”,實現安全生產10778天,走在了全路中間站的前列。

小站人熱愛生活。他們在工餘時間修建了花園菜園,移來了桃樹梨樹,蓋起了假山涼亭。這三處景致,匯成了桃山集站的獨特風韻:有山野鄉村的安閑,有綠色軍營的嚴整,有青春桃花綻開的笑容。

在橙色光暈的夜晚,列車從車站掠過,靈境的追蹤長牽在心窩。桃山集驛站到明永樂年間,配備馬19匹,馬夫26名;騾60頭,騾夫52名。江浙駐驛的馬35匹,馬夫35人。那時候從南京到北京,桃山集是必經之路。鄰近的村莊裏,至今還保留一段官道,連著一座曆經400多年風雨的石橋,橋身上長出的楓楊已和石頭結成了一體,生死相依。中午了,施工的隊伍經常在樹下用餐。到沿線檢查的上級領導聽說後,也愛到官道上走一走,到橋底下轉一轉,聊發思古之幽情。即使是20世紀的70年代,老鄉們趕集、走親戚、出遠門,火車還是不二的選擇。上下車的旅客擠得滿滿當當,香油、香稻米等當地特產擺滿了站台。車站工作人員忙著疏導旅客,常常滿頭大汗。遇到春運高峰,更是如上火線,一趟列車就是一場戰鬥,汗透衣衫,連頭發裏也蒸出熱氣,半個月裏也不能回一趟家。雖然勞累,卻心裏充實。沿著久遠的官道,1978年修起了便捷的206國道,汽車將周圍的村莊串成了一線,逛徐州成了抬腿就走的平常事,20分鍾就到。桃山集站又回放到了建站初期,那時候鄉親們手裏沒有錢;現在呢,還是眼前的這條鐵路,可是行駛的列車開始在追趕時代的速度。

小站的消逝,雖然令人感到些許遺憾,但同時它也昭示著,這條百年鐵路正在煥發青春,開啟一個嶄新的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