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運甲班檢票員宋名珍召集服務員徐召祥、值班民警褚福靜、道口工王貴章等人臨時召開“諸葛亮”會,想對策。幾分鍾後,大夥分頭行動。有的到站下飯店聯係,將停止營業的時間延長至深夜兩點;有的去騰空站上的小會議室,讓旅客進去候車休息。同時,站上提前售票,聯係始發的406次列車長,組織去棗莊的旅客提前到車上候車。另外,還組織夜裏三點鍾乘142次客車向北去的旅客也到406次客車上休息等車。每節車廂裏還選出兩名旅客代表,協助車站維持秩序,保證行車和人身安全。

    不知不覺中,一個多小時過去了,當露天廣場的旅客全部安置妥當以後,一陣雷聲滾過,大雨傾盆而下。

    1962年11月11日,丙班年輕的服務員許錫芬在上夜班時,看到一個10歲左右的小姑娘站在候車室門口直哭。小姑娘叫小雲,禹城縣人,當天隨爸媽從禹城站乘552次到薛城。車到泰安站時下車買東西,回來上錯了車,等到薛城就找不到親人了。

    許錫芬就把小雲領回自己的宿舍,給她洗臉洗腳,鋪開被褥,讓她先睡覺,然後向領導作了匯報,請車站設法幫小雲尋找親人。幾天來,小雲的生活一直都由許錫芬來照顧。下了班,買回飯菜和小雲一起吃。休班時去站上學習,擔心小雲寂寞,也領著一起去。晚上,兩人睡在一張床上,親熱如同姐妹。就這樣,一直過了4天,到15日這天中午,終於把小雲的父母等到了。臨走這天晚上,小雲還戀戀不舍地到許錫芬“姐姐”那裏住了一宿。2002年車站擴建時,忍痛拆掉老站。市民聞訊後,紛紛來到車站攝影留念,向老車站作最後的告別。人們在每塊磚石、每根梁木上小心翼翼地做了標記,原樣堆砌,在新站不遠處賠建。知識和眼光,此時顯現。老建築好像經曆了一次生命輪回,重新煥發了青春,紅白相間的建築愈發吸引列車上的眼球,激起美好的回憶。

    出了現代化的車站向北,就是臨城老街了,不免有些失望。因為眼前是條長不過一裏,寬不過10米的普通小街。路旁多為民居,間隙很小,巷子裏通常隻能行走一人,悠長而逼仄。街麵上開著多家飯店,整日被熱氣籠罩,生意火旺。進得小店,才會發覺這裏的與眾不同之處。人們的早點是喝熱粥,嚼著燒餅熱狗肉,供足一天的底氣。古老的村落早已融入喧鬧的城市,但在這裏依然能夠感受到昔日鄉間的那份悠閑。用了早餐,城裏人盡可以流連忘返於一家家小店,也可以光顧街邊一個個古董特產地攤。建築雖然滄桑,人心卻如陽光般燦爛。傍晚時分,街道慢慢恢複了寧靜,在漸次亮起的街燈裏,依然能看到忙碌的身影。時間又拉回到70年前,鐵道遊擊隊員們經常化裝偵察,擠在人群裏吃早點,借以了解車站特務隊、警備隊的情況,在一個夜晚突然響起清脆的槍聲。幽深的街道好像生命的延續,血脈的相連。這個民族,永遠不會缺少舍身禦敵的英雄,他們的精神是民族的精華,祖國的魂魄。

    臨城站建站之初有房屋13間,227.6平方米,旅客站台兩座。1921年擴建貨棧416平方米,1930年建有扶輪小學一座。1940年建300噸水塔一座,小型發電廠一座。1953年改為薛城站,20世紀90年代先後改為棗莊西站、棗莊站。棗莊政府也隨之搬遷,靠近了京滬通道。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