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津浦線 20 轟動民國的劫車案

    沙溝站是一個四等小站,建於1910年,因有古沙河而得名。建站初期,隻有6間站房,102.82平方米,旅客站台兩座。運營後又建了200米長的一座貨運站台,主要運送河沙,到解放前規模如初,站名書寫為日文,此景一直維持到20世紀90年代末。

    沙溝站一直默默無聞。其實,它本該是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1923年5月6日發生的劫車案,被渲染成民國第一案,前麵冠以“臨城”。史料記載,劫車的地點在津浦鐵路607公裏+6米處,臨城、沙溝之間。從地理位置上看,更靠近沙溝。兩站相距8公裏,中間地帶有一處急陡的彎道,鐵路的專用名詞叫曲線,南距沙溝3公裏,北距臨城5公裏。因為臨城是三等站,更有名氣,以後的故事也移到了那裏,北洋政府的交通部總長、山東督軍、徐州趕來的徐海鎮守使,都住在車站。外國使團的專列也停在那裏,一起破解這道難題,相當於時下的合署辦公。

    關於劫車的版本很多,資料也編輯了不少,眾說紛紜,越看越迷離。爭論比較集中的有兩點,一是孫軍的性質,農民起義還是土匪嘯聚。二是劫車本身,愛國行動還是土匪行為。劫車案是一個既複雜又特殊的曆史事件,毛澤東、陳獨秀、孫中山、魯迅、冰心等都有言論。舊時的看法認為是“匪”,20世紀80年代初,有人認為是“義”,莫衷一是。1997年,棗莊山亭區委、區政府在抱犢崮景區立山東建國自治軍碑,給予了充分肯定。

    人說山東的山多,響馬也多。孫美珠,嶧縣白莊人,家有良田3頃,為山區首戶。此人幼年就讀於塾師,粗通文墨,善交友,廣疏財。1917年匪方為逼孫入夥,凡作案均曰到孫家贖人。官方得訊,亦趁機敲詐,通令緝孫。孫美珠無路可走,1918年和胞弟孫美瑤、族叔孫桂芝焚居為匪,被推為總當家,孫桂芝為老當家。孫美珠不願久安為匪,按五大杆係編成“山東建國自治軍五路聯軍”,孫美珠被選為總司令,1922年發展到3000餘人。1923年3月,官軍重兵圍剿,孫美珠殞命,24歲的孫美瑤被推為頭領。為擺脫困境,決定劫持由浦口開往天津的2次特別快車,以牽動外交,迫使官府退兵。

    劫車的部署非常周密,劫車地點選的也非常之妙,就在兩站之間姬莊村南的道房附近。由於地勢或村莊的原因,津浦鐵路經過這裏時沒有取直,而是繞著姬莊劃出一個半圓。列車行駛到這個路段必須提前減速,否則,巨大的慣性會使列車衝出軌道,造成車覆人亡。孫美瑤親率800名壯漢,疾行30裏,穿越官軍的防區,將曲線的第9節鋼軌上的夾板卸掉,起去固定枕木的道釘,掏空下麵的石砟,使鋼軌錯開,然後埋伏在兩邊的樹林田壟,等待好戲上演。一切皆如所料,成功劫持中外旅客共69人上山,其中外國旅客39人。但後麵的故事就落入俗套,孫美瑤最終被收編,成為直係軍閥鎮壓內亂的工具,半年後被梟首,頭顱懸掛在火車站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