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年齡的自然特點,雖然因個體不同會有差異,但你不要因為這種特點揭示了我們身上的缺陷而去否認它的存在,你隻有欣然地接受它,也才有勇氣去克服它。如果你在二十歲的年齡段能注意嚴謹、在三十歲的年齡段能刻苦發揮、在四十歲的年齡段能勤奮學習、在五十歲的年齡段能善於授權、在六十歲的年齡段能決然放手,這就是戰勝了年齡特點,這就是突破!年輕人突破了,二十歲就可能有三十歲的成熟、三十歲就可能有四十歲的成就;年長者突破了,六十歲還可以續寫五十歲的輝煌,五十歲還可以保持四十歲的魄力。

    突破經驗束縛

    有人說:“經驗如酒、越陳彌香”,的確,經驗是一筆財富,是你用時間、精力、金錢、成功、失敗等元素勾兌後沉澱的資本,它讓你獲得“老練、能幹”等等美名。

    不去珍惜自己或他人所取得的經驗,是違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可以看的更遠”的道理,如果萬事都重頭開始摸索,是一種資源浪費,也是一種極端行為。

    把過去的成功經驗當作不變法寶、當作開啟未來的萬能鑰匙,非要把陳舊的色彩抹在今天的畫卷上,這又是另一種極端。

    既然曆史不能拷貝,經驗就不能照搬。可每當問題發生在你麵前時,你的思維常常是:腦海裏開始搜索以往發生過的類似事件,回想當時的過程、處理方式及結果,之後就會想當然“以前怎麽處理現在也一樣”,這是惰性本能之下的“省功原理”。因此,當下屬提出的方案是你曾經的失敗經曆時,你就會告訴下屬“算了吧,這件事情做不了”;下屬提出的問題是你曾經的成功經曆時,你會告訴下屬“這個事情我做過,你就按這樣辦”;下屬提出的問題是一直存在的老問題時,你會告訴下屬“這個問題避免不了,你就別花心機了”;下屬提出改善現行的作法時,你會告訴下屬“現在好好的,沒問題你就不用去改它了,其它更急的事先做吧”。

    你積累下來的經驗或曾經的教訓,應該是後人的航燈,是大家通向未來的史料,而不能成為他人難以逾越的屏障,也不能成為行者身上的包袱。我們這樣對待自己所取得的經驗時,就是突破了。

    你取得了顯著成就值得敬重,但你要避免用成就去編織籠罩自己的網;你獲得了高職受人尊敬,你也要避免用高職去做成封閉自己的蓋。

    打開思維的天窗,吹來的和煦的風,沿著明媚的陽光,放飛你的思想。

    §§第三章  職場生長期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