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決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軍力和經濟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軍隊戰鬥力來源於人與武器的結合,而實現人與武器的最佳結合,不僅需要先進的武器裝備、合理的體製編製,更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將武器裝備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極限。縱觀中國革命的曆史,我軍曆來重視人的因素,特別是重視部隊主觀能動性的培育。革命戰爭年代,無論兵員數量,還是武器的先進程度,我軍都無法和敵人相比。然而,我軍始終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我軍官兵有著高度的政治思想覺悟,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了最高水平。麵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方針,始終要把人作為企業發展的第一資源。

在毛澤東的戰略決策理論和實踐中,人的因素高於物的因素。對處於決策地位的領導者、指揮者和決策的執行者與廣大人民群眾,毛澤東始終認為處於同樣的地位。

在深謀遠慮思考中國命運,決定中國曆史走向和現實決策中,毛澤東把人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他曾說過“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手裏,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前“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1919年的五四運動的前夜,共計70多年中,中國人沒有什麽思想武器可以抗禦帝國主義”。

毛澤東比一切人道主義者和以“人”來標榜的理論家更了解人、更相信人、更愛人。因為他深刻地懂得“占人類四分之一的中國人站起來了”;因為他最具體最實際地關心普通老百姓並最成功地教育和引導億萬人“鬥誌昂揚,意氣風發”。他堅信有了人就有了一切,沒有人就沒有一切。

毛澤東重視決策中人的因素的另一個重要方麵,就是重視決策者本身的素質。他有一句名言:“我們不能要求事實上的常勝將軍,這是自古以來就很少的。我們要求在戰爭過程中一般地打勝仗的勇敢而明智的將軍——智勇雙全的將軍。”這是毛澤東對一切組織者、指揮者和領導者的素質的一個簡明的概括:勇敢而明智。對於戰略的決策者來說,決策的勝負同樣完全決定於決策者的素質即勇敢和明智的程度。總之,對實施戰略決策麵臨的複雜性和多變性,要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避免盲動和幼稚、忽左忽右搖擺、畏縮不前。這就是毛澤東對決策者反複強調的修養:“重要的問題在於善於學習。”

因此,對於戰略決策者來說,實施戰略決策要取得成功,決策者就應該像毛澤東那樣去認識“人”,去充分發揮“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