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道》自2002年問世以來影響深遠,掀起一股黑幫題材的“後無間道”電影潮流;因其影響巨大,“無間道”一詞在各行各業中廣為流傳,遂成“臥底”的代名詞。《無間道》就內容來說取自港片傳統的“黑幫”題材,但卻顛覆了此類影片以展現“暴力美學”和“江湖義氣”為中心的傳統敘述模式,拋開了對槍戰與動作畫麵的刻畫,取而代之的是對人物心理的描述,透過個人矛盾心理的刻畫體現出個人生活之苦的思索,進而上升到群體生存之苦的思考。影片導演對“人生為苦”這一人生觀的表現是十分明顯的,不僅片名取自佛教,而且影片一開頭就以佛像入鏡,並在影片開頭與結尾兩次引用《涅槃經》對“無間”予以解釋,使整個故事籠罩著濃厚的佛教意趣。

    一、《無間道》中的主題:人生為苦

    《無間道》是一部具有哲學思考的電影,它通過描述兩個人生錯位的人物的命運發展,深刻反映了人物隱秘的內心世界以及人物心中關於正義與非正義、善與惡的思考,並且上升到關注人性的高度。整部影片中許多地方都滲透著佛教的人生為苦的主題。片名中的“無間”本為佛教術語,編者引用了《涅槃經》第十九卷來解釋此詞:“八大地獄之最,稱為無間地獄,為無間遭受大苦之意,故有此名。”“無間”在此指“無間地獄”,出自《法華經》、《俱舍論》、《玄應音義》等佛經,又被譯做“阿鼻地獄”,《地藏菩薩本願經》中雲:“若墮此獄,從初入時,至百千劫,萬死萬生,求一念間,暫住不得。除非業盡,方得受生。以此連綿,故稱無間。”《成實論》以為含五種無間:一者,趣果無間。謂有極重罪者,即向彼獄受其果報,無有間歇。二者,受苦無間,謂至彼獄受諸痛苦,無有間歇。三者,時無間。謂至彼獄受苦,時節無有間歇。四者,命無間。謂彼地獄,壽命一中劫,無有間歇。五者,形無間。謂彼地獄受罪眾生,生而複死,死已還生,身形無有間歇也。簡單地說,無間即沒有間斷的意思,無間地獄指受苦沒有間斷的地獄,為八大地獄之一。這就為整個故事的發展籠罩上了一層“痛苦”的陰影。在“無間世界”裏受苦無間,命之愈長,苦之益深。影片的結尾發生在電梯裏,兩死一存的人物命運再度強調本片的主題,死者固苦,生者亦苦,永生是最痛苦的一個懲罰,不死未必快樂,死也不一定是不好。對於這種生存的困境編導曾安排了兩位女性作為救贖者,一為小說家,一為心理醫生。劉建明的女朋友小說家Mary筆下的主人公有28種性格,他本來“是個好人,他又做錯了”,結局不知該怎麽寫?她想把主人公寫得改邪歸正,可是她卻完不成這圓滿的故事結局,從而否認了對劉救贖的可能。心理醫生李心兒是陳永仁的一劑安心藥,五個月來陳每星期在她的椅子上才能安然入睡,她知道陳焦慮,卻無法把陳從焦慮與矛盾中解救出來,隻能給陳開治頭痛的藥,從而也宣布了對陳拯救的失敗。通過二人救贖的失敗,影片在“黑與白的對峙、兵與賊的對決中折射出對生存困境的詢問與掙紮,對尋求救贖的無能為力。認為你我共存的人類群體世界是無間地獄的投影”。配合人生為苦的主題,影片在視覺表達上有意選用了黑夜、電梯等“標誌性空間”,電梯在《無間道》中是一道通向地獄之路,發生在電梯中的事往往是事關生死的罪惡之事,黃警官是在電梯中被三合會人圍毆並導致以後的被殺,陳永仁是在這裏被另一警察內部的臥底槍殺,劉建明也是在這裏為其罪惡又加一筆,槍擊他的臥底“同行”。在無盡的黑夜下,發生著幕幕醜惡之事,通向無間地獄之路愈來愈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