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無間道》中的痛苦:求不得苦

    人生為苦是佛教的基本命題,是佛教的“四諦”之一,佛陀將苦分為若幹種,常見的有“八苦”之說:一曰生苦,誕生之痛苦也;二曰老苦,老年之痛苦也;三曰病苦,疾病之痛苦也;四曰死苦,死亡之痛苦也;五曰怨憎會苦;六曰愛別離苦;七曰求不得苦,有所欲求而不得滿足也;八曰五盛陰苦。影片中對許多苦都有提示,但究竟主要是一種什麽樣的痛苦在折磨著影片中的人物呢?答案是“求不得苦”,影片中的兩個主人公劉建明和陳永仁即是這種痛苦的最大遭受者。劉建明和陳永仁是兩個身份互相錯位的人物,他們都在漫漫的無間道路上尋找屬於自己的真正身份。

    陳永仁本是警校優秀學員,被派往三合會做臥底,他善良而富有正義感,立誌做一名好警察,而三年三年又三年的臥底生活使他有時都忘記了自己是好人還是壞人,搞不清自己是警還是匪。在這種身份嚴重錯亂的情況下,他的行事幾乎無不與本性相悖,他身係警察不能伸張正義又不得不為非作歹,而他為非之時又念念不忘他是警察,可以想象當他揮著斧頭砍人時他是多麽的不情願,長期以來心理的矛盾使他精神緊張、神經錯亂,五個月以來他每周都到李醫生的椅子上睡一覺,隻有在這裏他才能得到暫時的放鬆。十年以來他有一個願望,就是想大喊一聲“放下武器,我是警察”,而這一身份的確認在他有生之年從未得到過。

    劉建明本為黑社會成員,滲透在警局做臥底,骨子裏隱藏的正義感、警局舒適的生活、情愛生活中的溫馨浪漫使他不願再回到腥風血雨的生活中,他本為黑社會卻又向往做好人,槍殺老大韓琛為的就是得到警察身份。影片借他女朋友之口說明他這種身份的錯位:“他是個好人,他又做錯了。”為了掩飾他的身份,他如同小說中的主人公,有28種性格,每天起來就和自己演戲,演得自己連姓名也忘了。在陳永仁發現其真實身份後,他對陳的一段話頗能顯示他的渴望:“給我一個機會,我以前沒得選擇,我現在想做個好人。”與陳相比,劉建明雖然暫時保住了警察的身份,但他在心理上並沒有真正得到他是好人的願望,在為陳永仁舉行的天台悼別上,劉建明以警察的身份堂而皇之地出現,但並不表明他得到了他所想得到的,他每天仍然要不停地說假話來隱瞞自己的真相,仍要心驚肉跳地防止三合會的報複,心底的煎熬使他想真正身心俱為好人的願望不可能實現,影片的結尾引用佛經的一段話旨在說明這一點,佛曰:“受身無間者永生不死,長壽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劉建明的生正是一種生不如死的求不得之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