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有兩層互為表裏的意義。一者,萬物由因緣而成,是虛妄之物,本來就沒有不變的實在之相與本體之相。二者,“於相而離相”,“外離一切相”,修證的過程,就是舍離因執著而產生的實在之相,回歸萬法本有的無相之相。因此,無相並不是否定事物各式各樣的外在之相,而是否定因無明而有的實在之相與本體之相。

    無住,有兩種互相並列的意義。一者為念頭的遷流,一者為念頭的無掛無礙。“住”,本指事物形成後持續而來的相對穩定的狀態。佛教認為,萬法無常,一切事物皆在生滅變化之中不停流轉,世界上沒有常住不變的東西,事物也沒有獨立自性,因此肯定或否定的看法都是錯誤的,是住。人的認識,同樣不應停止在固定的名詞概念上,以為是事物的本質。如果心有所停止,固定在某一事物上,同樣也是“住”。所以“無住”就是心無所執著,無所取舍,沒有特定的認識趨向。

    “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三者可以歸結為一。對客體而言,“無念”就是“無相”,就是離相;對主體來講,“無念”就是“無住”,就是起心。“無念”,從本體上來說就是“實相”;從解脫論上來看,就是“涅槃”;從認識論上來說,就是取消人的世俗的認識活動。

    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是道”是禪林中的習慣話語,無門慧開頌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指日常生活中所具有之根本心,見於平常之喝茶、吃飯、搬柴、運水處,皆與道為一體。所謂平常心,指行、住、坐、臥等四威儀之起居動作。《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舉江西大寂道一禪師之示眾語:“道不用修,但莫汙染。何為汙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汙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無聖。……隻如今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

    圓融

    “圓”指周遍,“融”指融通、融和。若就分別妄見而言,則宇宙萬有,光怪陸離,千差萬別;若就一切法本具的理性來說,則事、理萬法融通無礙,無二無別,猶如水與波之關係,稱為圓融。《楞嚴經》謂:“如來觀地水火風,本性圓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天台宗依《法華經》所說實相一理,而立圓融三諦、圓融三觀等教義。華嚴宗則依《華嚴經》所說法界無盡緣起說,而立理事四法界、六相圓融等教義。用唐代李通玄的話來說就是“無邊刹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移於當念。”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