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我:緣起論認為所謂一切“有情”無非是種種物質和精神的要素的聚合體。從身體的組織來說,有情是由於地、水、火、風聚合而成,有情不是固定的單一獨立體,而是種種要素的聚合體,而任何要素又是刹那依緣而生滅的,所以找不到一個固定的獨立的“有情”在支配著身心,也就是找不到“我”的存在。

    無常:宇宙一切現象,都是此生彼生、此滅彼滅的相待互存關係,其間沒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現象,它的性質是無常的,表現為刹那生滅。佛經中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就是這個意思。“諸行”,就是指一切事物或一切現象。“行”是遷流變動的意思,一切現象都是遷流變動的,所以叫“行”。這個字的本身就包含了無常的意義。按照佛教的教義,一切現象沒有不是刹那生滅的。佛教把主張“有常恒不變的事物”的見解叫“常見”,認為是錯誤的。

    因果相續:因緣所生的一切法,固然是生滅無常的,而又是相續不斷的,如流水一般,前前逝去,後後生起,因因果果,沒有間斷,這是就豎的方麵來說的。從橫的方麵看,因果的品類有種種無量的差別,種種品類差別的因果關係固然錯綜複雜,但其間又有井然的法則,一絲不亂。一類的因產生一類的果,如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因與果相符,果與因相順;一類的因不能生另一類的果,如種瓜隻能得瓜,不能得豆。佛教認為因果的法則是決定的,雖三世(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也不能加以改變。佛教把主張“現象滅了就不再生起”的見解叫做“斷見”,也是不正確的。

    頓悟成佛與即心即佛

    “頓悟”是與“漸悟”相對的,是佛教關於證悟成佛的步驟和方法。它在宗教理論上和修行上強調一個“頓”字,也是說對自身佛性的證悟是瞬間的,無須長期按階次修習,一旦把握住佛教真理,即可突然覺悟而成佛。頓悟之說在禪宗中最為著名,但並非禪宗發明,在佛教經典中早有記載。《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一即有“速疾解脫頓悟涅槃”之語。《菩薩珞瓔本業經》卷下“佛母品”也稱“聽等覺如來說珞瓔法藏,是故無漸覺世尊,唯有頓覺如來”。

    頓悟之說由來已久,但真正創立學說的是東晉的佛學大師竺道生。道生是當時涅槃學大師,按《涅槃經》所說:“病其諸佛世尊所不能治,何以故,如世死屍醫不能治,一闡提者亦複如是。”(北本卷九)“一闡提如燒焦之種,即使有無上甘露,猶亦不生。”由經所述,一闡提是完全斷絕佛性的惡人,無成佛之可能,但道生卻鮮明地提出“一闡提人亦可成佛”,因此引起眾人對他的圍攻。後來曇無讖所譯四十本《涅槃經》傳到南京,經中果然有“闡提悉佛性”的說法,於是道生的理論有了經典的依傍,眾僧也不得不對他的“孤明先發”大加敬服。道生認為:在“七住”內沒有悟道的可能,必須到“十住”時最後一念“金剛道心”,才有一種猶如金剛般堅固、鋒利的能力,頓將一切妄惑(“愚昧無知”)斷得幹幹淨淨,由此得到正覺(真正的覺悟),即頓悟成佛。相對於“小頓悟”,道生的理論被稱為“大頓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