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教初傳中國

    有關佛教初傳中國的時間,曆史上有許多種不同的說法,比如一種說法認為三皇五帝時中華古人就已經知道佛教了,另一種說法說周昭王時就知道“佛陀了”。這些說法明顯出於偽造,通過佛陀的生年我們很清楚地知道當時佛陀根本就沒誕生。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以室利防為首的大批僧人在秦始皇時代攜大量經本到達秦都城,但始皇不願接納他們的學說,將其投入牢獄。此種說法多數學者不同意,梁啟超先生卻同意這個傳說,從理論上講當時“中印海路交通似已開通,有高僧至中國之事非不可能”,但即使這個傳說是真實的,也不能將其斷為佛教進入漢地之始,因為當時“始皇不從,遂禁利防”,此次傳經並未產生任何影響。在諸種傳說中伊存授經說(漢哀帝元壽元年,即公元前2年)及永平求法說(漢明帝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為多數人采用。伊存口授《浮屠》說見載於《三國誌》裴注所引魚豢的《魏略·西戎傳》:

    昔漢哀帝元壽元年,博士弟子景盧(一作景憲)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

    據杜繼文先生考證,大月氏於公元前130年左右遷入大夏地區,其時大夏已信奉佛教,至公元前1世紀末,大月氏受大夏佛教文化的影響並將其傳進中國內地是有可能的。永平求法說,在中國曆史上長期流傳。佛教界普遍把明帝夜夢金人,遣使求法作為佛教傳入中國之始。此說最早見於《四十二章經序》及《牟子理惑論》,其後在諸多攻擊佛教的文獻中,此說法屢屢被采納。例如,北魏太武帝在太平真君七年(446)取締佛教的詔令中說:“昔後漢荒君,信惑邪偽,妄假睡夢,事胡妖鬼,以亂天常,自古九州之中無此也。”唐韓愈在《論佛骨表》中則說:“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後漢時流入中國……漢明帝時始有佛法……”尤其是韓愈《諫迎佛骨表》一文一出,即為後人所傳誦,故此說遂認為定論。然《四十二章經》所載事件中錯位者頗多,梁啟超先生認為是偽經,自然經中所載永平求法說也不甚可信。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傳說前後是有事實依據的,隻是在時間上難以確定。

    佛教如何傳入中國已不可詳知,我們估計它可能從西北慢慢滲入,經由橫跨歐亞的絲綢之路上的兩條支線在敦煌進入中國,並且從那裏穿過河西走廊進入關中和華北平原,到達漢都城洛陽,由北而南漸次傳播。有關佛教初傳的具體時間我們也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永平年間甚至早於永平前佛教已在中國流布,一個有力的證據來自漢明帝永平八年給楚王英的詔書中,在這封詔書中用到了“伊蒲塞”、“桑門”;另一個同樣的例子出現在張衡(78-130)的西京賦中,賦中寫道:展季桑門,誰能不營?大約在公元1世紀末時佛教已經在中國流傳。

    二、佛教各宗概況

    中國佛教至唐代蔚為大觀,唐代佛教主要有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禪宗、律宗、淨土宗、密宗八宗。以下略述各派發展流變。

    (一)禪宗

    禪宗乃中國佛教重要宗派之一,是佛教中國化到極致的產物。因主張修習禪定,故名。又因以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亦稱佛心宗。禪宗的基本要義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傳說創始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慧能,北宗神秀,時稱“南能北秀”。自六祖以後,禪宗發揚光大,幾乎成為佛教的代名詞。慧能著名的弟子有南嶽懷讓、青原行思、菏澤神會、南陽慧忠、永嘉玄覺,形成禪宗的主流,其中以南嶽懷讓、青原行思兩家弘傳最盛。南嶽下數傳形成溈仰、臨濟兩宗,青原下數傳分為曹洞、雲門、法眼三宗,世稱“五家”;其中臨濟、曹洞兩宗流傳時間最長,臨濟宗在宋代分為黃龍、楊岐兩派。合稱“五家七宗”。慧能大師禪宗一派的興起,堪稱中國佛教的革命,他簡化了繁瑣的教義和枯燥的打禪入定,吸引了士大夫及廣大平民,也使中國文學和禪宗結下了姻緣,自唐代後所謂的佛教文學大多數與禪宗有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