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以來,人類經曆了兩次世界大戰,死傷半億,人成為和平的天敵。維持和平成為全球的渴望,聯合國應運而生,聯合國維和部隊應運而生。

    “和平”是一個閃亮的詞匯,人類為之進行了千百年的追求和企盼。但和平是什麽?人類怎樣才算得到了和平?卻是一個不那麽容易回答的問題。

    和平,也許是陶淵明采菊東籬之下,悠然望見了高峻的南山,和平,也許又是非洲部落居民汲水河畔之後,不經意間望見天空中一抹肅殺的殘陽。和平,也許就是人類心靈上的一種明媚與安逸。

    戰爭——這一麵目可憎的和平的對立物,卻象一個幽靈一樣在人的心靈之窗上跳來跳去,使人恐懼,使人不安。但卻似乎揮之不去。有人統計過,人類5000年的文明史上,人類絕對享受到和平時光僅有區區數百年。

    特別是本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人類自相殘殺,遠勝獸類,高科技手段爭先運用於戰爭。人類死傷高達5000萬之多,人成了和平的天敵,維持和平成為人類自身的渴望。

    近代以來,伴隨著地理大發現以及西方殖民擴張的進行,人類以一種伴隨著血與火的形式,走到一起來了。統一的世界體係逐漸形成,而這種體係就是歐洲傳統的小王國國際關係在整個世界的擴大。世界逐步融為一體,東方日益從屬於西方,農村日益從屬於城市。歐洲的和平甚至成了世界和平的代名詞。

    最近,美國負責加拿大與歐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霍爾布魯克撰寫文章稱:自法國大革命以來,歐洲四次形成了其基本的安全結構,而目前正處於其第四次的建構契機之中。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確定了拿破侖戰爭後歐洲第一個安全結構,使不爆發全歐性戰爭的時間持續了99年。而進入20世紀以來,到目前人類已經是第三次在構築世界的和平體製了。一次是在一戰後形成的凡爾賽一華盛頓體製,一次是在二戰後形成的雅爾塔體製,最近的一次就是在冷戰後人類正在構築的和平機製,但它是什麽,人們莫衷一是,眾說紛紜。

    當89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時候,人們在歡呼冷戰結束的同時,也有許多人鄭重指出這也是雅爾塔體製終結的標誌。但筆者認為這是一個明顯的概念混淆。冷戰體製不等同於雅爾塔體製,冷戰的結束,並不意味著雅爾塔體製的終結。

    羅斯福的夢想

    雅爾塔體製的建立是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到1945年,基本上大局已定,徹底結束戰爭僅僅是一個時間的問題。因此進行戰後的和平安排,特別是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國際安全機製的問題,更加現實地擺在了各大盟國的麵前。

    美、蘇、英、中四大盟國在戰爭期間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摒棄前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雖然在此期間,各國出於各自的國家利益和戰略意圖的考慮,存在種種的分歧與爭執,但本著互相諒解的精神,最終均找到了妥協的方法。因此筆者認為戰時是存在著一種行之有效的大國合作機製的,而這種大國合作機製正是戰時領導人所希望在戰後能夠繼續保持的一種安全機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