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聽過許多許多故事,讀過許多許多故事,也說過許多許多故事。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從故事中成長起來的。然而,你有沒有注意過,每一個故事,都有個敘述角度的問題,也就是人稱問題。用什麽人稱,就等於你請誰來講故事。那麽,要說或寫一個故事,是用我見我聞的角度好,還是用你見你聞的角度好呢?或者用他見他聞的角度更好呢?同一篇文章能不能同時使用兩種人稱呢?懂得其中的道理和選擇的方法,對於寫記敘文或說故事,實在是一件重要的事。

    寫作導引

    寫記敘類文章,不管采用什麽記敘方法,都有個敘述人的口吻身份問題。在敘述故事時,作者以“我”的身份寫所見、所聞、所感,是第一人稱;由故事中人物自己的口敘述自己親身經曆的事,作者隻是作為旁觀者,用“他”或“他們”來表達,是第三人稱。有時候,作者稱讀者或文中的人物為“你”“你們”,以“對話”形式來敘事,這就出現了第二人稱。正確使用記敘的人稱對表情達意很重要。

    “真實而親切”,就憑用好“我”。課文《一個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都采用第一人稱敘述故事,凡是“我”看不見聽不見想不到的不寫,隻寫“我”聽見看到想到的,讓讀者有一種親切感、真實感,在“我”的引領下,讀者走進了故事的世界。其實,我們讀過的許多課文,如《背影》《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都采用第一人稱敘述,不僅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更增強了文章的親切親近感,顯示出文章的個性。因此,同學們作文時,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親身經曆的事,可用第一人稱;即使寫別人的事,也可以運用第一人稱,不過,這時的“我”,不是作者自己,而隻是文章中的一個人物。

    那麽,是不是寫記敘文都可以用第一人稱呢?當然不是。因為第一人稱屬“有限視角”,是通過自己的眼睛去看待生活,“我”的見聞範圍受到限製。如果是“我”看不到、聽不到的事情或人物言行,又無在場的人介紹,就無法寫進文章裏。因此,你要想更自由更廣闊地敘述生活,還得用“全知視角”的“他”。

    “全知全能”的“他”,用好威力大。第三人稱敘述,是最常見的一種敘述方式。在這種敘述中,作者作為旁觀者向讀者介紹和描繪某件事,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製,可以具體、細致、深入地反映生活,描述人們之間的複雜關係和內心活動,視角開闊,敘述自由,變化靈活。《最後的常春藤葉》為我們講述了老藝術家貝爾曼用生命繪製畢生傑作,點燃別人即將熄滅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文中涉及到蘇艾、瓊珊、醫生等眾多人物,涉及到貝爾曼畫常春藤葉這一情節的巧妙處理,正是運用第三人稱,才能合理完整且有吸引力地展示事件的全過程和真實麵貌。不過,運用第三人稱敘述故事,要做到生動形象,需要作者更豐富的想像力,需要具體而精彩的敘述描寫。有時,為了克服單一敘述角度的局限,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敘述角度。其中常見的是“你”“我”“他”的交流、轉換。

    “你我”交流,人稱巧轉換。完全以第二人稱敘述的文章是幾乎沒有的。有些文章用“你”“你們”來敘述,實際上是以第一人稱敘述,是作者與讀者或與作品中人物甚至事物進行“你我”的對話交流,增強敘述的抒情意味,常用於書信、詩歌和悼念文章。如《讓我們一起奔騰吧》一詩的第二章,運用第二人稱,表達詩人對熱情、開朗、純潔的奔騰者的讚美。《安妮日記》中,安妮將日記當做自己的朋友,用書信的形式來寫日記,寫作中,就常用“你”的稱呼進行交流。寫作中常用的方法是在運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敘事的過程中,巧妙轉換人稱,以第二人稱來表達作者的濃鬱感情。一般來說,當作者自己對讀者對所敘人物或事物的感情十分強烈時,或主題表達需要突出感情時,才轉換人稱;轉換人稱不能破壞文章整體性,上下承接要自然,一般用抒情句過渡。如《今生今世的證據》第二段,用擬人手法與“曾經擁有的事物”對話,直接交流:“草,你要一年年地長下去啊。土牆,你站穩了,千萬不能倒啊……”轉換人稱,更強烈地表達“我”對以往生活的眷戀、懊悔和傷感。

    不過,對於我們一般同學來說,一般還是采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寫作為好。至於用第一人稱還是用第三人稱,要從實際出發。

    題目一:搜集資料,編寫新聞

    “寫作實踐”中的第一題,要求搜集報刊資料,編寫本年度世界戰亂災荒十大新聞。

    戰亂災荒是人類永恒的宿敵,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俄羅斯和格魯吉亞武裝衝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戰火連綿,索馬裏海盜橫行,令人窒息的槍炮聲幾乎在每一天的新聞報道中此起彼伏。發生於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更讓我們強烈地意識到生命的脆弱與無奈。直麵戰亂災荒,是為了讓我們警醒,從而更加珍惜和平之不易,尊重生命之高貴。

    編寫年度十大新聞,不同於撰寫即時新聞,要廣泛收集資料,然後根據“戰亂災荒”這一主題要求,對一年來發生的有關重大事件根據其價值、影響加以篩選整理,用相對簡約的文字加以介紹。示例如下:

    汶川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裏氏8.0級特大地震,最大烈度達11度。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造成69227名同胞遇難、17923名同胞失蹤,直接經濟損失8451億多元。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堅強領導下,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眾誌成城、力克時艱,取得了抗震救災鬥爭的偉大勝利。

    孟買恐怖事件

    2008年11月26日至29日,印度孟買發生持續59個小時的恐怖襲擊事件。一夥自稱“德幹聖戰者”的恐怖分子向孟買10處重要建築和設施發起攻擊,與印度安全部隊展開激戰,並在泰姬瑪哈酒店、奧貝羅伊酒店和猶太人聚居的納裏曼大樓內劫持多名人質。襲擊事件共造成172人死亡,293人受傷,死者中包括多名外國人。這次事件的發生,再次敲響了國際反恐的警鍾。

    題目二:讀圖感受“戰爭與人”

    本題要求根據兩組與戰爭相關的攝影圖片,就“戰爭與人”的話題,寫一篇讀圖感受。

    一張張黑白老照片,凝固了戰爭實景與人類表情,穿越曆史塵埃,重新在我們麵前顯影。照片上那人、那物、那場景,讓你臉上出現的決不僅僅是會心一笑,一定還會有錯愕、震驚、感慨與激憤。這時,戰爭的猙獰與血腥才進入你的內心,從褪色的影像變成五味俱全的滋味。於是你明白,曆史不都是死去了的東西,它化作絲絲縷縷,編織進了今天。這就是黑白影像的魅力。由美國猶太裔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拍攝的,反映二戰期間猶太人苦難遭遇的史詩性巨片《辛德勒的名單》,就有意選擇了黑白影像,從而產生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

    閱讀老照片,要善於捕捉人物的外貌、神情,捕捉那“包孕過去,啟迪未來”的瞬間造型;要聯係文字說明和相關曆史背景,從照片所提供的多元視角中,重新打量曆史,重新認識我們原先自以為已經認識或了解的人和事。

    閱讀老照片,還要體味曆史的情感。曆史是客觀的,因其客觀所以無情;曆史又是公正的、正義的,誰能說曆史不是有情的?人是曆史的表演者,許許多多人對公正和正義的不懈追求,使自己的曆史具有了豐厚的情感。作為個人,幾十年的生命是否與人類的命運有所關聯,這很難說。但在自己的短暫生涯中,所經曆的那些平平淡淡、曲曲折折,也自有喜怒,自有悲歡。翻開自己的相冊,從童年到老年,誰都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吧?

    閱讀老照片,更要悟史明理。回憶是人類獨有的權利。回憶不但是一種感情的投入,而且是一種理智的收集,收集掉落的一切,進行嶄新的排列,於是生出許多發人深省的結果。侵華日軍製造的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距今不過六十多年,日本國內就有人試圖對它進行掩飾。西方哲人說: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中國先哲說:溫故而知新。曆史是一麵鏡子,它敦促我們凝望過去,正視今天!

    題目三:看曆史圖片,講命運故事

    本題要做兩件事。首先要尋找選擇有關戰爭與和平的圖片。這一類圖片很多,關鍵是要符合三點要求:一是圖片主題比較鮮明,形象清晰,富有特征,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二是圖片富有情節感,包含著故事;三是自己了解或理解圖片內容,並有一定的說明資料。第二步是要根據圖片講故事,這要在觀察畫麵的基礎上,分析理解畫麵內容,然後運用積累的知識或材料,展開想像,按“故事”的要求編寫故事,注意敘述的角度,即人稱。以下提供幾幅圖作參考或選用。

    上海8·28轟炸

    “希望日本人好好反省曆史”

    “畫麵回放”  1937年8月28日,日軍轟炸上海南站,炸死候車婦孺200多名。廢墟前,一個滿身鮮血的幼兒,因為傷痛、驚恐和失去母親而號啕大哭。撕心裂肺的哭聲,穿越68年的漫漫時光……

    “新聞背景”  日軍的殘暴,令人發指。除南京大屠殺等為世人熟知的驚天暴行外,日軍還曾“創下”30天內,連續血洗山西陽高、天鎮、左雲、靈邱、寧武、朔縣、原平7座縣城,屠殺無辜百姓1.6萬人的“紀錄”。

    “親曆者自述”  王楚英:82歲,“八·一三”淞滬抗戰時任排長

    淞滬抗戰時,當時我在上海北麵,準備第二次攻打羅店,日本的飛機整天在頭上轟炸。日軍連婦女、小孩也不放過,這種事情太多了,數都數不清了。現在,我有時想到那些屍體,特別是婦女兒童的,連飯都吃不下。我真的希望日本人好好反省曆史,不要讓軍國主義再度重演。

    奧斯維辛集中營

    “生命已經毫無尊嚴”

    “畫麵回放”  他斜靠在斷牆上,保持著臨死的姿勢:身體前傾,頭顱低垂,左手攥緊幾根草一樣的東西。他是被活活燒死的,在一個叫奧斯維辛的人間地獄。

    “新聞背景”  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遇難者的人皮被製成手套或燈罩,頭發被做成褥墊,假牙上鑲的金子被熔化後存入德國國家銀行,就連身上的脂肪,也被刮下來做成肥皂。蘇聯紅軍攻克這裏時,除了幸存者,還發現了7000公斤頭發、近1.4萬條人發毛毯……

    “親曆者自述”  阿爾賓:83歲,幾百萬被囚者中僅有的300多位成功越獄者之一

    無休止的饑餓、寒冷、挨打、苦役和隨時隨地可能被處死,令許多人絕望,生命已經毫無尊嚴。由於我會德文,1943年被調到廚房幹苦役。廚房在集中營外,看守鬆了許多。當聽說納粹為了粉碎囚犯的秘密活動,準備把大家分散送往其他集中營時,我加緊了行動,設法搞到了一些德國馬克,又儲備了一些食物。1943年2月27日,氣溫零下10攝氏度,我和弗蘭內克溜出廚房,越過了集中營外冰冷的蘇瓦河。

    人體凍傷實驗

    “最沒有人道的罪行”

    “畫麵回放”  還有什麽樣的手能比這雙更讓人難忘?被日軍進行24小時凍傷實驗後,這雙手嚴重變形,膨脹的手麵還殘留著一層寒霜。我們看不見主人公的麵龐。這一點不再重要,因為在那段歲月,有這樣一雙手的人很多很多。

    “新聞背景”  細菌、毒氣、凍傷,各種慘無人道的人體實驗構成了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的魔鬼史。日軍曾在哈爾濱、長春、北京、南京、廣州等地設立大型細菌戰基地和工廠,並曾在我國20個省進行過細菌戰,死者難計其數。

    “親曆者自述”  王亦兵:74歲,父親、堂兄飽嚐日軍731部隊迫害

    侵華日軍對中國人犯下的罪行是人類有戰爭曆史以來最殘酷、最沒有人道的罪行。731部隊自始至終都是圍繞侵略、征服和屠殺而進行的,它的曆史就是一部充滿血腥暴行的罪惡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