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總在朝鮮戰場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不僅表現在他客觀準確的審時度勢、把握戰機、創造戰場與確定作戰方針,而且體現在能靈活運用兵力與戰法,揚我軍之長,擊敵軍之短,戰勝技術裝備處於極大優勢的敵人。

在朝鮮戰場,我軍實施誘敵深入較以往國內作戰更為複雜和困難,彭總在誘敵方式上,采取了和國內作戰不同的變革,創造性地采取了多種方法。彭總采取以精兵誘強敵,以穩妥可靠的行動誘殲驕兵。節節阻擊,迷惑敵人,使敵在試探性進攻中放膽前進。或主動後撤,示弱予敵,使其不遭殺傷,消除疑慮。上述方式不斷變換得到了出敵意料的效果。

集中兵力打殲滅戰是我軍作戰的傳統戰法。因時、因地、因情集中兵力,適時造成局部優勢,各個殲滅敵人。彭老總在總原則不變的前提下,采取了許多不同的方式方法,其靈活多變的作戰指揮成為最精彩的表現之一。在朝鮮戰場同突擊力、火力、機動力很強的敵軍作戰,更是揚我之長,擊敵之短,以劣勢裝備戰勝強軍的必要戰法。彭總有時采取四麵包圍;有時采取穿插分割、迂回包圍戰術,將敵人割裂,在完成戰役包圍與戰術分割之後,又依據情況確定殲敵順序,分作幾個作戰階段,集中優勢兵力,一口一口吃掉敵人。第一次戰役,彭總采取“分途殲敵”的戰法。第二次戰役,又把實施迂回,切斷敵退路作為保障戰役的重點,將第9兵團投入東線作戰,保障西線集中了兵力,從而使第二次戰役取得了殲敵3.6萬人的巨大勝利。

運動戰、夜戰和近戰,是我軍最擅長的傳統戰法,也是曆來我軍以劣勢裝備戰勝敵人的有效戰法。我軍入朝,彭總采取一係列新的戰法:乘敵之隙,給敵以突然打擊;集中兵力於第一個夜間突破敵人防禦,打亂敵人的戰鬥隊形,深入到敵人戰役縱深,切斷其退路,猛戳敵人的尾股,動搖其布局。次日晝間乘敵混亂繼續殲敵,同敵人拚刺刀打近戰;實施迂回,進行側後攻擊,斷敵退路;適時決定戰役節奏,勝利後不做深遠追擊,爭取休整部隊的寶貴時間。

適應特殊地形創造以坑道為骨幹陣地的陣地戰。1951年,彭總指揮我軍在粉碎敵秋季攻勢後,在正麵戰線和東西海岸建成以坑道為骨幹的支撐點式堅固工事,共構築坑道1250公裏,挖了一條石質隧道;共挖塹壕6240公裏,接近於萬裏長城的長度(6700公裏);共挖土石6000萬立方米。在陣地戰時期,彭總指揮部隊采取了戰略防禦中的戰役和戰鬥的進攻戰,施行打小殲滅戰原則,並開展機動性質的“堅守防擊”“冷槍冷炮”狙擊活動以及小部隊的襲擊、伏擊等。上甘嶺堅守防禦戰役和對敵連、排支撐點的攻堅作戰,創造了戰爭史上陣地戰的奇跡。毛主席曾稱讚這種戰法繼續實行下去,必能製敵於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