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初,有一大批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浪潮中迅速躥起,但時隔不久,大批企業又如“多米諾骨牌”一般倒下。究其原因,從內部看,作為民營企業、鄉鎮企業,起步階段飛躍迅速,其體製卻沒有相應跟上。盲目擴張後,出現了體製不相匹配的矛盾,長期積累免不了內部爆裂。從外部看,在當時的環境下,私企在貸款、營銷等方麵局限性較大,“融資難,難於上青天”,這成了許多民營企業的心病。

    經曆過多次陣痛的遠東集團,對此的原則是“走適應市場發展規律的路子”。1992年初,蔣錫培接受所在鄉黨委建議,果斷地改製為鄉辦企業,主動戴上了“紅帽子”。從民營到集體,遠東贏得了較好的發展環境,也為人才引進掃除了障礙。

    1995年,針對鄉辦集體企業在運行中出現的產權不明晰、職責不明確等弊端,遠東集團開始探索資本運營的新途徑。蔣錫培決心進行股份製改造。公司采取定額認購和自願認購的方式,1995年成功募集了1350萬元內部員工股,以及100萬元集體股。1996年內部員工股增資擴股到4500萬元,從而把每個員工都捆到了“目標共識、責任共負、風險共擔、效益共享”的企業共同體之中。如果說第一次改製解決了遠東發展的外部環境問題,那麽這一次改製則激發了遠東發展的內在活力。

    兩次成功的改製,給遠東帶來了經濟實力的增強和生產設備的更新。但隨著生產能力的擴大,市場、資金問題又成為製約遠東發展的“瓶頸”。改變這種狀況的唯一途徑,仍然是堅持改革,建立新的市場機製,走規模效益之路。1996年,蔣錫培先後9次上北京,尋找國家電力係統重點企業中的合作夥伴。

    經過多次實地考察論證和審計評估,1997年4月,中國華能集團公司等四大國企與遠東集團在北京正式簽約,成立江蘇新遠東電纜有限公司。此次合作,遠東將原有員工股中的一部分股權轉讓給四大國有企業,企業由股份製改為混合型經濟。與國有電力巨頭聯姻,使遠東站在了巨人肩上,從而在更高平台上發展。

    接下來,蔣錫培給了遠東一個新的內涵,即“控股公司”。“遠東以電信電纜業為龍頭,2003年收購了一家上市公司——青海三普藥業,另外還有一個新材料的遠東複合技術公司。凡是我們投資的幾個產業,毫無疑問我們要把它做好。”這是蔣錫培經營企業的原則之一。在新材料鈦纖維這個領域,遠東的合作夥伴來自美國和加拿大。以前,這些材料都是用於航天技術,而現在拓展於民用。蔣錫培認定這是一個非常機遇。

    除此之外,遠東還選擇了IT產業、高科技產業進行風險投資,以獲取高額回報為主要目的,以不超過30%的比例參與投資。現在,遠東集團已經形成了以電線電纜為核心的金融控股集團。蔣錫培的選擇無疑適應了當今資本市場發展的趨勢。

    三、富士康:有一個睡眠間變出一片森林的平台

    2006年11月24日,郭台銘再次對富士康的CMM模式做了解釋。他說:“CMM是一個有效的模式,更是一個有效平台。這個平台的擴展動力無窮無盡,隻要進入CMM係統,每一粒種子都會生根發芽,睡眠間就是一片森林。這個平台將各種資源和功能整合在一起,成為戰爭中的航空母艦,是一個具備了有效支援遠程飛行,進行空中打擊、空中保護和反潛作戰的平台。”

    在CMM平台中,“C”指零組件(ponent),郭台銘稱作整個產業大樹的“根”。在PC組中,但凡電路板、內存、光驅、顯卡、電源供應器、中央處理器、連接器、機殼、光驅等等;“M”指模塊(module),就是一定規格化的產品整合狀態;第三字母“M”是移動(move),就是從工程設計到全球出貨方式的快速完成。作為一個功能齊全的強大平台,它主要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