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路軍新四軍是孫沂者和小老虎,是;良有辦法對付這個日本妖精或日本驢予的。目前我們須得變一變,把我們的身體變得水些,但是變得更加紮實些,我們就會變成無敵的了。

為了建設一支耗費物資少、工作效率高的強有力的戰鬥隊伍,李鼎銘先生向黨中央、毛主席提出“精兵簡政”,這項措施的實施使敵後抗日政權更加鞏固,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說起精兵簡政,也許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政府機關的機構精簡,似乎隻有政府部門才會存在機構臃腫重疊、職責不清,人員不稱職、不負責,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的情況。其實不然,這樣的狀況,在很多企業也普遍存在。因此,為了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建設一支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精幹的人力資源隊伍,企業也需要“精兵簡政”。簡而言之,企業的“精兵簡政”是為了順應市場變化而徹底強化企業的隊伍建設體製和經營體製。

抗日戰爭時期,“精兵簡政”這一著名政策是陝甘寧邊區愛國開明人士李鼎銘先生提出來的。

1941年11月7日,中共中央軍委在《關於抗日根據地軍事建設的指示》中提出實行精兵主義。隨後,黨外人士李鼎銘等11人在陝甘寧邊區二屆一次參議會上提出有關財政問題的提案,建議“政府應徹底計劃經濟,實行精兵簡政主義,避免入不敷出、經濟紊亂之現象”,還提出了五項具體實施辦法。這個議案提出後,曾引起爭議。有些人擔心這會使邊區在遭到敵軍進攻時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抵擋。毛澤東看到李鼎銘等的提案後非常重視,在一旁加了一段批語:“這個辦法很好,恰恰是改造我們的機關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對症藥。”

同年12月,中共中央發出指示,號召全黨全軍實行精兵簡政,要求黨、政、軍各級組織機構切實進行整頓,精簡機關,充實連隊,提高效能,節約人力物力,並把精兵簡政確定為1942年全黨全軍的中心工作之一。1942年9月7日,延安《解放日報》發表毛澤東起草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政策》的社論,闡明中共中央實行的精兵簡政政策,是根本解決龐大機構與戰爭需求不相符的矛盾,粉碎日軍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最後戰勝敵人的重要辦法。12月,毛澤東在《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的報告中指出,精兵簡政必須達到精簡、統一、效能、節約和反對官僚主義五項目的。

在中共中央領導下,陝甘寧邊區首先實行精兵簡政,並先後進行三次精簡,取得很大成效。隨後,各根據地普遍實行了精兵簡政,主要內容是:將黨、政、軍、民等組織機構的脫產人員縮減到占所在根據地總人口的3%以內,軍隊(含遊擊隊)與黨、政、民工作人員的比例為3:1,從而使脫產人員與根據地的供養能力相適應,從根本上解決“魚大水小”的矛盾;壓縮與合並黨、政、軍、民領導機構,減少機關行政人員和部隊的非戰鬥人員,充實基層和連隊,將編餘幹部送到學校和訓練班儲備與學習;建立黨的一元化領導體製,規定由中共中央代表機關及各級黨的委員會統一領導所在地區的黨、政、軍、民工作,消除了黨、政、軍各自為政現象。

1947年12月10日,李鼎銘先生與世長辭,邊區政府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親筆為他的墓碑寫了“愛國典範”四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