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之後過15天就是大寒,今天正好是大寒節氣,也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醃製年肴,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其間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曆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總之,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尾,也是冬季即將結束之季,隱隱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跡象。此刻人們的身、心狀態也應隨著節氣的變化而加以調整。

    《靈樞。本神》曰:“智者之養神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僻邪不至,長生久視”《呂氏春秋。盡數》提到:“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聖人察陰陽之宜,辯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壽長焉”。就是說順應自然規律並非被動的適應,而是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變化的規律,以其防禦外邪的侵襲。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這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的總結,也說明了人們對身體調養的重視,借此之節氣,重筆女士調養之法。

    《素問。上古天論》雲:“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麵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麵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經文闡述了女子生長、發育、衰老的規律,並認識到腎氣、天癸在性功能的成熟與衰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前人認為,女子其特殊的生理特點,如月經、妊娠、產育、哺乳都與血的關係十分密切,《校注婦人良方》曰:“血者,水穀之精氣也,和調五髒,灑陳六腑,在男子則化為精,在婦人上為乳汁,下為血海”。

    可見女子“以血為本,以血為用”不無道理。而血的充盈主要取決於肝、脾、腎的功能旺盛,肝為藏血之髒,脾為生血之源,腎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主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是為“月經之本”,而精血充足,經、孕、產、乳才會正常。婦女的另一特點是情緒易於波動,每遇思、戀、憎、愛、妒、憂情緒往往不能自製。《校注婦人良方》指出:“積想在心,思慮過度,多致勞損。…蓋憂愁思慮則傷心,而血逆竭,神色失散,月經先閉。……若五髒傷遍則死,自能改易心誌,用藥扶持,庶可保生”。

    由此可見,情誌因素對婦女的影響極大。這裏告戒大家在“經前”和“經期”都應保持心情舒暢,避免七情過度。否則,會引起髒腑功能失調,氣血運行逆亂,加重“經期”不適,導致月經失調、閉經等症。另外,月經期應適當活動有利於氣血條暢。月經不調是現在女人常遇到的問題,尤其是上班一族,這類人群的生活很不規律,作息和飲食都很不正常,加上工作壓力大,導致內分泌失調,所以經期自然也跟著紊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